熱門好文

楊定一博士
關於生病,痛苦到底,其實也是生命給予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回轉,而人生遇到重大的損失,才會有醒覺的念頭跟決心(楊定一博士、交換體物電影)

你對自己的各式各樣的細胞抱持著感恩,然後然後感謝他們,希望他們活在光裡,你對任何眼前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做一個歡迎,做個肯定,做個接收、接納、包容,然後最後就是感恩。痛苦到底,其實也是生命給予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回轉,而人生遇到重大的損失,才會有醒覺的念頭跟決心。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其實都有自己的功課要完成。疾病可不可能被傳統醫療治好,全部都注定的,自己走到最後發現,我也不需要去干涉,我也不用去有什麼期待,我們只要扮一個觀察者、陪伴者的角色。 影片在這 以下由AI辨識,方便大家快速抓重點 生命最大的考驗,也會是生命最大的禮物。ft.楊定一博士 speaker_0 00:12-00:52 歡迎收聽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我是曾寶儀錄音的今天呢,正好是2024年的12月25號,聖誕節。非常榮幸, 而且感到有一層很深的緣分,在接下來我們要打開的這個寶藏人士面前展開。就是今天,我們要為大家採訪的是楊定一博士博士,聖誕快樂,寶儀好, 大家好,我們確實是有緣分,你剛剛還在提說,不是這個臺風或發生什麼大事, 地震,或是要不然就是聖誕節,被我們感受,對? 00:52-01:21 然後,我記得,我第一次訪問博士,還是這個11月11號, 然後早上11點11分,就是跟博士。緣分非常的特別,感覺有很多很特殊的緣分不斷的展開著,那今天這個緣分也很特別。其實,有兩件很開心的事情要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當然就是博士又有新書要推出了,對啊, 有中道的書會盡快會出來,那你也有好事啊, 你先講你的那部分好了。 01:21-01:54 我突然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每次訪問博士,都是博士,有新的作品,或者是這個線上的課程,要跟大家分享。這次突然要講起我的事情的時候,我反而有點害羞了起來,對?因為12月25號呢,其實也就是我拍了五年的紀錄片,叫交換禮物,正是要跟臺灣的觀眾見面的很喜慶的日子。對?其實,我也非常感謝博士,因為我們這個紀錄片在做宣傳的時候,其實就是有跟博士這邊的團隊進一步他們聯絡。 01:54-02:20 因為博士其實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處理大家跟身體有關的問題。同時,想要帶領大家往一個更大的藍圖邁進。一開始只是嘗試問,說,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合作的可能性。然後沒想到,博士的團隊真的對我們真的非常好。然後就說, 那我們就來聊聊天吧,然後,於是就促成了今天的對話跟錄音。真的非常感謝博士以及博士所有團隊的工作夥伴們喔。 02:21-02:56 寶儀,你那麼謙虛,那反過來讓我問你好不好?我們把這個角色點到過,當時,怎麼會想到做那麼精彩的一個紀錄片?因為我們大家看到是,至少前面有部分,那是非常考慮的層面。做這個訪問interview,到處去取得不同的專家的看,我認為是非常為你高興,也為大家高興。你要不要稍微解釋一下, 說明一下,突然這個角色兌換有點好? 02:56-03:27 對,其實一直都沒有機會好好跟博士聊這一段。其實,我們是在2019年的時候開始想要拍攝交換禮物這個紀錄片,那一開始真的也是,不管是生病時在,太多的人生病,或者是說,我們看到國外有非常多的紀錄片都在拍攝。不管是主流或者是非主流的一些治療方法,那個時候,我們就覺得,好像這個時機已經到來了,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確是應該可以透過不管是電影或者是主持的。 03:27-03:59 我們之前累積的一些knowhow,把我們可以採訪到的人,然後我們想要分享的知識,透過一個紀錄片跟大家分享了。所以當時呢,我們就發了這個心,想說好, 那我們就來採訪那些我們覺得很酷的。然後,不管是中醫師,或者是自然療法, 整合療法, 順勢療法,各式各樣的治療方法,只要是對人體有益的。而且是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不管是科學可以驗證,行走多年的能量療法也是一樣的。 03:59-04:30 然後,希望能夠透過一個紀錄片跟大家分享。但是,其實創作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尤其是拍攝紀錄片,走著走著,好像這個紀錄片就長出自己的生命。它就不只是一個很單純的探討癌症療愈的紀錄片了,它走得非常,非常深。它從看起來像是很科學,或者是很頭腦式的某些採訪,逐漸的回到我的自身,變成是一個我對生命的某種叩問跟探尋的旅程。 04:30-05:07 因為尤其是疫情的關係,中間中斷了一段時間,因為我們就無法進去。一些科學機構啊,或者是醫院, 甚至是出國拍攝了。那這個時候,同時也發生了,就是我身邊的家人也面臨癌症的考驗。於是就變成了,真的,就很像是紀錄。我當時那一兩年,我是怎麼面對這件事的那心裡的那些遺憾,那些渴望,到最後能不能夠放下,然後轉變成祝福,然後變成一部像目前大家看得到的《交換禮物》這樣的一個紀錄片? 05:08-05:36 它是一趟很不容易的旅程,而且它是一個。我越是跟大家分享,我越是很難去形容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紀錄片,因為我覺得,我只是拍攝了屬於我的部分。但是,每一個人在看這個紀錄片的過程當中,其實都照見了自己的生命歷程。不管你曾經是生病的那一位,或者是你有陪病的經驗,或者是你願意打開你自己的對於這個世界,或者是對於自己,對身體的認識。 05:36-06:07 你都在《交換禮物》這個紀錄片裡面,能夠交換到禮物。其實為什麼?今天也很榮幸能夠跟博士對談,也是因為其實博士這麼多年來真的也從身體開始切入從真緣。一開始的全部。生命系列,慢慢,慢慢的,帶大家一步一步的走進。你說所謂的修行也好,或者是明白這個世界是顛倒的也好,然後慢慢的,我們可以在我們生命的歷程當中收獲所謂的禮物。 06:07-06:35 其實,我們彷佛也是追尋著博士的腳步,然後博士也是一步一步這樣的帶領著我們。所以,能夠在今天紀錄片上映的時候,能夠跟博士這樣子聊一會兒天,我覺得真的非常的感恩,謝謝博士。寶儀,你太客氣了,寶儀,我剛剛聽到你講,尤其你提到的個人的旅程,提了兩次,讓我感觸非常深。因為好多年前,三、 06:35-07:13 四十年前,我個人當時那時候最忙,就是在做免疫腫瘤的研究。而且我當時在經營很大一個,那時候做系主任,當系主任角色,最忙的時候。但是我對這個題目,非傳統的醫學,天然療法特別感興趣。所以到處,不光是光美國,全球大概有專家,我聽說有讀過,有看過他的資料,我到處都有去過。那時候也經營美國的NIH,當時美國國家的醫學研究院所設立的。 07:13-07:42 非傳統的一個辦公室,那時候還是個辦公室,那時候那麼早就參加。80年代,透過這個辦公室,我有接觸,幾乎各式各樣的領域,專家等都有接觸。像你在電影裡面有提到Dr. Jonathan Wright,我的印象中也是那時候,90年代就跟他接觸。在西雅圖Tahoma Clinic那個年代的英雄,因為我們大家當時出來回到臺灣,在90年代,2000年初頭,也是對這個天然療法做介紹。 07:42-08:16 當然,你曉得,就是,我知道,傳統的醫師很難接受,這不是他們的問題,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教育是傳統的。不可能會看到天王,或者其他的方法,或是這種命令的話,我認為門檻是非常非常大。我常勸我們的一些同行,我們的一些專家說,我們還是應該要把心境打開,要多接觸。不一定說證明,說天然療法,它就是好像我們違反全部傳統的醫學,或者是學到的,不是 它。 08:16-08:56 這裡多一個選擇,對醫師也是多選擇,對病人也是多選擇,所以我們應該要彈性更大一點。這樣子是為病人好,為希望把這個疾病把它治好,為什麼不能多接受不同的領域?我一邊在聽你講,剛剛也好,我在看你的新影片,就會讓我注意到你。把它稱為交換領域,這個領域是怎麼來?你是站到個人的角度在談交換,交換的觀念是站在你的可能在你的角度在談,交換,還是雙方對病人,醫師,各方面的交換? 08:56-08:59 你這範圍是什麼?像我這樣。 09:03-09:29 博士真的好可愛,真的開始訪問起我來了。首先,我想先回應一下博士,剛剛前面說的話,我想要回應的是我一開始的時候會講。我們有點像是追尋著博士的腳步這件事情,我不是因為想要追捧博士,所以我這樣說的,因為其實在博士這十幾年來的努力,我們慢慢的也像改變自己的腦回路一樣,改變了自己跟身體的關係。 09:29-10:02 然後這些年,不管是博士透過飲食,或者是呼吸,再更打開真原醫的觀念,可能也是因為博士的提醒,提醒我們。我們已經到了一個節點,這個節點,不管是有點急迫的,或者是說時間真的到了。其實以前的困難,現在可能因為時代的不一樣,我們已經能夠用一個更敞開的方式去接納各式各樣不同的。你說身體的治療方法也好,對待自己身體的態度也好,我覺得彷佛我們就是一起來到了這個時代。 10:02-10:30 而博士在前面,真的是碧綠藍綠的尊尊教誨,鋪了很長的一條路,於是,我們才能夠循著這條路往前走。所以,再次還是要感謝博士,這個是我非常,非常衷心的,因為這些年來,如果不是您前移默化的影響了,我們很多。我覺得很多觀念真的一下子沒有辦法轉過來。那再回到博士剛剛的問題,交換禮物,其實一開始我們會定這個題目呢,真的是一個很頭腦的決定。 10:30-11:00 因為我們真的就是看了很多的書,然後聽了很多病人的見證,或者是也看了別的紀錄片。好像有很多的病人在治療癌症的過程當中,都曾經說過這句話,甚至是醫師也說過,癌症是一份禮物。那個禮物就像是讓他們展開了新的人生,讓他們重新有機會可以檢視到底過去是怎麼錯誤的對待自己的生命。而癌症像是一個提醒,提醒他們可以重新活出一個新的心態。 11:00-11:32 所以,他們在至少都是那些走過了疾病的幽谷的朋友們,能夠很勇敢的跟大家分享,他們認為癌症是一份禮物。當然,我是帶著這個疑問去上路的,這一路上,的確有人留下來了,也有人離開了,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深刻的思考,到底是不是一份禮物?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歷病痛,或者是曾經承受過很大的失去的傷痛的那些親友們。 11:32-12:00 他們可能花了很多時間都不願意承認,他們認為那就是悲傷,那就是一種剝奪,那是一個分離,那是一個無法彌補的鴻溝。所以,也有人覺得,禮物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這樣。但是在我走過了這一段之後,我在紀錄片裡面是用一個我希望客觀,但是當然也不可能客觀的方式記錄了。我覺得我有收到屬於我自己的禮物,我自己的禮物。 12:00-12:29 很像是因為我雖然不是生病的人,但是因為我活在一個大家庭裡面,所以我有很多陪病的經驗。在陪病的過程當中,其實我有很多的執著跟執念,那個執念是來自於我太。希望我的家人能夠好起來。我希望他們照我的方法做,如果他們沒有照那個方法做,彷佛我就是一個失敗的陪病者。於是,當中會有很多的衝突,會有很多的壓力在彼此的交流之間產生。 12:29-13:00 而那個壓力,又讓我回過頭來,更自責,是說,為什麼,為什麼我總是做不好?但是在拍攝的過程當中,我彷佛一點一點的放下了那個對於想要改變別人生命的那個執念,然後明白,可能,其實,我就只要很單純的陪伴他們,然後尊重他們對生命做出的選擇,其實這樣子也就可以了,因為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其實都有自己的功課要完成。 13:00-13:29 那那個是他選擇的,就好像我也有我自己選擇的,我也不希望別人左右我的生命,是一樣的。於是,在拍完之後,我好像放下,我希望我真的放下了一點什麼,更不要說,尤其是這段時間,花了很多的力氣在做宣傳,所以其實包括跟博士這樣子的交流,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棒的交換禮物,很多人看完了交換禮物之後,打開了他們對於身體的某種認識。 13:29-14:04 甚至是曾經生病的人,願意說出來,他們當時在想什麼,而說完了之後,願意放下它。我覺得光是這樣,我也交換了不一樣的禮物,所以交換禮物。對我來說,這個名字其實是方方面面的,它是很多,很多不同層面的。這個是我對博士的訪問的回答。哦,很清楚,我看你現在又客氣,又謙虛,又誠懇。而且我跟你接觸這段時間,也發現你個人有相當大的一個轉變。 14:04-14:34 所以只能為你高興,恭喜你,尤其你是經過你自己的這個作品,得到一些你剛剛所表達的,這非常不容易,你可以這樣表達,大家可以聽出來,你受到很深的影響。像你剛剛有提到說,每一個人就是他自己的條件,對不對?那你講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講注定的觀念Pre-determination,就是說,我們來這生一樣的注定。連口呼吸,這一生,呼吸多少次,心髒跳多少次? 14:34-15:11 你可不可能被傳統醫療治好,天然療法治好,等等,全部,你在找什麼,專家,該不該找,是應該有這種的規劃,全部都注定的。這句話對一般人反而比較能接受,因為他說,我可以去尋,我可以去找。我也總是有個自由的部分可以做,我可以做主,但是我們只要仔細談下去,其實沒有這個自由。那你剛剛表達,就是我走到最後發現,我也不需要去干涉,我也不用去有什麼期待。 15:11-15:47 講。扮什麼角色,我最多就是一個角色,就是變成一個觀察者。對不對,就是我在旁邊陪伴,在觀察,在做一個很好的服務的朋友。這樣來看,一個朋友的立場來看,這樣子,你也放過人家,也放過自己。我認為,這其實就是我們這一生來值得學習的。你剛剛用你自己的方法表達同一件事情。這也是我在看博士的新書,先跟大家講,不好意思,我有先偷看一些重點,然後在看博士的新書的時候,有一個其實也是蠻深的體悟。 15:47-16:18 因為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尤其是我們被傳統的教育也好,或者是說某一些價值觀,我們都認為,如果遇到困難,我們就要努力,或者是說,我們就得改變。這樣,我們才是勇者,我們才有直視這個深淵的能力,這樣子。但是,其實博士的書,彷佛就是想要,就是我剛剛說的,想要改變一下大家的腦回路,換一個想法,思考,看看你是不是能夠用一個更放松的方式。 16:18-16:52 就是活著,就是存在著這個東西。其實,在這一路上,我覺得博士的教導的確也給了我很多的提醒跟衝擊。在這裡面,我可以想問博士一些問題嘛,因為其實博士的書裡面有一些章節。其實跟在交換禮物,我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些想法,其實有一些是不謀而合的。比方說,書裡面有一章寫著是超越理解的苦難,超越理解的平安,裡面提到生命最高的考驗,也就是生命最大的禮物。 16:52-17:21 其實,這也是我在拍攝交換禮物過程當中,很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雖然我們都說很多事情是注定的,博士也常常這樣提醒我們,但為什麼博士還在出書?我為什麼要拍紀錄片,或者是做podcast,想要跟大家分享,或許就是會有一些注定。看到我們的文章,聽到我們聲音的人,然後在他們的心裡面種下那一個種子。換一個角度去看待生命,不同的考驗。 17:21-17:56 就好像博士裡面有寫給Rachel一位漸凍症患者的信,裡面裡面有一些東西非常打動我。因為你上面寫著。痛苦到底,其實也是生命給予的機會,讓我們可以回轉,而人生遇到重大的損失,才會有醒覺的念頭跟決心。生命最大的禮物,在最短的時間加速演化的過程,我覺得這個也是我們在交換禮物當中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很多時候你生命遭遇的苦難,不管它是生病,或者是分離。 17:56-18:22 甚至是我前一陣子去上了一個朋友的podcast,他跟曾經歷一個離婚的創痛。我覺得如果能夠穿越它的話,的確它就是生命當中最大的禮物。不知道博士可不可以就這個部分能夠再為我們打開一些呢?好因為你提出了很廣的一個題目,好像都一樣的。點到其實我首先講,寫書,為什麼需要寫書,為什麼你要做這個文靜影片? 18:22-18:52 這個其實都還是是不一定的。像瑞恩就會講的那些話,我其實莫名其妙,最清楚,我這樣,他可以利用,因為他要把我以前一些想法也好,就是我口頭上表達的問題,就往生活上各方面這樣表達出來。他要做記錄,又做整理。他是非常可以利用這方面的,因為也在幫我考慮,幫大家的考慮,我這樣是完全不可以利用。是什麼?我常講,是Holy Spirit,一種聖靈在帶著我走。 18:52-19:22 那他也都知道,我一天前要寫書,根本連標題都沒有,連飲食都沒有,但是事後有時候會改正。幾分鐘前,我們在聽舞臺給他一些意見,也沒有什麼雜念,也沒有什麼念頭。你說這個跟注定不注定有什麼關係,是注定的,等於說,一個人可以輕輕松松的不費力,沒有選擇。你常聽我用這些話講,Effortlessly,或是choicelessly,就是沒有選擇。 19:22-19:54 在進行生命,這倒不是說放棄,常常很多人就說debug,放棄生命,你該做什麼,做什麼?但是,你不會去把它變成大驚小怪,不會去擺在心裡面,認為非怎樣不可,一定要我生命,一定要把它守住,不讓它流失掉。我過去這40年來看到的全部病人,好的,都是這樣的。他看開了他該做的,他做,但是從另外一層面,他不是抓得很緊,他看開了。 19:54-20:26 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完全看開他,可以接受他的命運,但是也可能會走掉。所以,你說不是一個交換條件,可以這樣講,就是我們用什麼態度?對生命往往就會有好的結果,有好的回報,這倒不是這樣,跟生命有一段交換條件。你最多只能做什麼,放下,你該努力,努力。所以我常會講菠蘿蜜,其實你在做的就是比如菩薩道菠蘿蜜。 20:26-20:59 我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些條件。你的教育,你的講話的能力。演出詞,拍電影,紀錄片,全部,這些是相當,是要有一個skill,一般人你叫我做,我絕對做不出來,所以你一定要一定是這樣。你用你的條件,你用這些條件,用到最好,來做什麼,來服務。這是一種菩薩道,我們這樣在旁邊,像習近老師也是在做菩薩道,有非常大的犧牲。 20:59-21:31 這段教育,我們有個轉換中心,全數沒想成立,幫助,不曉得多少朋友也是菩薩道。你說我,孟宜,靜雯都在這樣,也都是一樣,他們也都是有種傻人,傻勁。這樣子,都是帶著服務心,跟我在商量,我們在談,都是在怎麼去服務,別人,都是這樣子。就是做到最好,但是不是在做到最好的過程。在當中,我們好像皺著眉頭,擔心這個,擔心這個。 21:31-22:06 其實我們這個團隊,你會覺得大家都是比較容易笑,比方,大家開玩笑,比較快樂,這是我們在講的。所以,你剛點到一個重點,就是說,超越這個世界的,不管是快樂,喜悅,或者是平安。THe peace that passes our understanding。一個人達到一個境界,一個平靜,一個可以講說就是完全放下的那種狀態來面對生命。你曉得什麼都不怕了,這樣子的話,我常講,就像一只獅子在吼,根本沒有叫。 22:06-22:40 聲音。擺個樣子,就該發生什麼,發生什麼,你會完全可以接收,接納,可以包容這個生命。這是我常講說,是我們真人的病人所帶來的精神,所活出來的精神,是在有腫瘤。但是勇敢的很。周邊人掉眼淚為他擔心,反而他要做一個榜樣,做什麼榜樣,就是我可以高高興興的活下去。我只還有一秒鍾,我是不是可以服務你,你不需要服務我,我可以服務大眾,服務旁邊的人,你不需要為我難過。 22:40-23:10 我這樣好得很,為什麼我是追求品質?我現在好得很,這個瞬間,我還活著,還有一口氣,我是可以活出我最高的境界。這是我們在講的忠告,這是我們在講的真原因。周邊,我們群青老師也都知道,周邊好多病人都是已經差不多。認為從別人角度要可憐他,他會走掉。他好得很,該做什麼,做什麼,唱歌,跳舞等都可以活起來。 23:10-23:52 反而他的生命的品質。在這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是活出最美,最高,最優雅的一個階段。我是希望他可以看到越多人。這樣子。從你自己做這個紀錄片,是不是最後也得到這個結論?像你裡面也有講非常多的一些朋友,聽起來很悲哀,對不對,好像是你堂弟的,堂弟的太太,太太。他走之前,最後一個願望就是兩個人還是結婚,這是非常美的一個經過,這叫人家,每人聽都會很感動,還有,我記得還有一位叫Olga,對,也就好起來。 23:52-24:29 這就是意思是,你的選擇,選擇。這Care的案例都非常好,有些是成功,有些從別人角度是失敗。但是,因為你下這個標題交換禮物,其實沒有誰成功,也沒誰失敗。一切都預做,安排的剛剛好。我聽完博士這樣講,我心裡覺得好像有一顆大石頭放下來了。因為其實在不管是在拍攝,或者是在宣傳的一路上,我心裡面是非常忐忑的。包括很多人會質疑,質疑我們是不是要跟主流醫學對抗,但其實不是。 24:30-25:10 有些病患,像我們裡面有一些成功的病患,也是透過不同的療法結合了。然後,才能夠在人生道路上慢慢往前走的,他們也成功的留在了地球上了。除了這些質疑之外,有更多的是的確。我們會遇到一些病人在他們身體遭受很強烈的痛苦的時候,這時候,你想要跟他們說,其實這是一份禮物。我覺得很多人沒有辦法當下馬上立刻完全接受,因為那真的是需要一點時間,需要一點歷程的那不知道博士,因為博士在中道這本書裡面,真的也很用心的,帶出了不同的練習。 25:10-25:40 不管是呼吸的, 冥想的, 靜心的,跟身體的連結的。不知道博士在這裡是不是也可以給一些正在遭受身體上的痛苦的朋友們能不能夠?有一些練習,是他們現在可以做的,幫他們能夠度過至少目前的難關的呢?有,很好,因為您問的這個好,我們講到重點。其實,我們在周邊非常多的朋友,有好多朋友會接觸,不光是在臺灣,在美國,那好多我覺得是同事都知道。 25:40-26:12 我說,我辦公室有時候在排隊,外面有好多朋友。他需要幫忙,需要得到一點安慰,這樣,所以痛苦有好多層面,當然,你現在指的是腫瘤,有些是神經上的一些障礙,肺癌都有很多層面。所以,首先,我認為您講的很對我,不能一直再強調說,痛苦是最大的禮物,是最大的恩典。講這話是我可以點出來,但是事後還是要教大家,還是要跟大家分享。 26:12-26:51 有很具體的方式可以帶出來,這當然是我們要分享。所以,整個有一個program,有一套的做法,有一套的作業,點點滴滴。比如說,在觀念上,對這個什麼叫做人生,這一生,我們來這個世界做什麼,到底我是誰,從這裡做什麼。我記得還有一本書叫做《必要的創傷》所以裡面也在打開Necessary trauma。從這裡面慢慢,一步一步,從心理的層面,從認知的層面,就是我們對真實Reality, 現實到底是對這個世界。 26:51-27:21 我們會痛苦,就是守住在這個人身體,這個身,心態放不下,才會有那麼多痛苦,那麼多悲哀的事情,心理上層面、身體上層面。所以,首先對這個認知,接下來有呼吸的方式,有運動的方式。比如說我們在講的神經,神經方面的密軸神經Vagal nerve。我們去放松,怎麼用這個密軸神經來達到一個全身的放松? 27:21-27:51 你想全身放松,痛就起不來了,問題是你怎麼去做,可以達到這種境界,最重要。我的看法還是說,不管你有病,你還是要練習,還是要隨時做反思。有練習,有妥當的呼吸要做,有妥當的靜坐方式,要做時轉內坐。不是等到痛得來不及,踩個煞車,或是沒辦法忍受,那時候你做慢了幾步,還來得及,但是就慢了幾步。 27:51-28:25 為什麼我們在講說中道這個大法門,這種隨時要透過中道做個回轉?中道其實在教我們怎麼去回轉?回轉到哪裡?回轉到我們真正的自己,真正的心、意識,我們的本質,隨時都要做這個功課。因為等到命稍微趕一下,痛苦來了,人生是痛苦,是早晚的問題,那時候你要再去做。左手來不及。因為你會被這個世界,被這個痛苦,被這個神經所帶給你的不舒服,這些感受會被帶走。 28:25-28:57 那是不是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踩煞車?當然是可以,因為我從病人的身上看到,絕對是來得及。那跟你剛剛講提醒是一樣的。我從來不會說一定要非怎樣用哪一個,療愈,天然或是非天然,非傳統或非傳統。我常常跟大家打招呼,說,你該用傳統,就用傳統。假如一個手術可以解決,你為什麼要就爽快的很,你就處理,假如有什麼治療,大家已經很多。 28:57-29:25 根據文獻上有種種的論文。你當然就去做,你不要去堅持一個理念,你要好嘛,身心要達到一個根本。當然,你自己要做一點研究,自己做一點調查,這樣子的話,你就做一個。我常講一個,教育,好像就是受過教育一樣的教育的一個。你是一個做個抉擇,不是誰無門講,你根本做就自己,還是要花一點時間,因為這生命是你自己做主人,大概這樣子。 29:26-29:53 謝謝博士,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宣傳交換禮物的時候,其實還放下了一個很深的祝福,就是我希望大家能夠在健康的時候就交換到這個禮物,不要等到措手不及了,然後才來重新學習你跟身體的關係,其實也就跟博士剛剛分享的。其實,中道不是等到你生命遇到困境,你才需要練習的,而是其實現在,馬上,立刻就可以。 29:53-30:29 每一天,每一天,你越靠近中道,你越是用中道的方式活出你的生命,不管你過得好或者是不好,其實你就活在中道裡。我也希望大家不需要等到生病,病痛來,敲門的那一天,就能夠收到生命想要送給你的禮物。這也是我們在拍攝交換禮物的一個很大的初衷。它不只是給病人看的,它更多是想要給健康的人看的。所以,非常謝謝博士的打開。那我接下來有一個問題想要問,因為我們在交換禮物裡面,也打開了一個。 30:29-30:51 蠻新的觀念,也不是蠻新啦,其實是一個應該我們要這樣想的觀念,可是比較少人會提出。因為很多人都把癌細胞視為敵人,所以我們要消滅它,戰勝它,然後讓它完全消失不見。可是,我們在紀錄片裡面,其實有一位許宗華醫師有說。其實癌細胞就是你的細胞,如果換個角度講,你的細胞像是你的孩子一樣。 30:51-31:21 其實,癌細胞就像是在一個環境不好的家裡長大的孩子,慢慢的好孩子就變成了壞孩子。所以,為什麼我們在紀錄片裡面?我跟癌細胞溝通的時候,我叫它死仔,就是有點像壞小孩,或者是死小孩的意思。其實也是想要改變大家跟癌細胞的觀念跟關係,那不知道博士怎麼看待,就是因為,如果癌細胞本身就是體內的正常細胞,最後變成了癌細胞。 31:21-31:36 就像家裡的好孩子變成壞孩子,我們應該用怎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所謂的壞孩子呢?寶姨,我過去,我們同事身邊的同學都曉得,我喜歡用這個字共生存。 31:38-32:17 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其實從我的角度,也沒有好,也沒有壞?細胞都一樣的?種種的條件之下,環境造出來,細胞,就是它已經不受到指揮。它有個獨立的另外一個program,好像Genetic Program,就是遺傳的另外一個管道。這樣走下去,那有另外一個重點,我常常跟同事們,跟朋友這樣分享。就是說,沒有一個疾病是local,或是哪一個地方或哪一個細胞來反映出來的,沒有一個疾病是Local,就是說只有這個systemic。 32:17-32:58 就是生病。是整個環境受到影響,反映在哪裡,反映在一個部位,是一個local manifestation,在一個部位反映出來一些症狀。這個疾病其實是整體,是環境,可以講,這是宿主本身,它環境不正常。總有細胞在反映,這部分在告訴我們,你本來就是吃的,可能有問題,環境有汙染,有接觸,一些化學物不應該接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是腫瘤細胞產生出來的,所以我反過來,我對病人。 32:58-33:34 過去這三、四十年都一樣的,將近四十年都教大家怎麼去禱告,晚上、白天禱告。為這個細胞,禱告,感謝它,感謝這個腫瘤細胞,感謝就是愛護它。比如說在肝,在觀想的肝,我說越具體越好,不是去殺它,剛好是相反,是說我過去好像跟腫瘤細胞在對話,道歉,對腫瘤細胞道歉。過去我沒有照顧你,讓你這樣子演化出來,我可以做什麼來幫助我? 33:34-34:17 我只能祝福你,就是希望你跟我可以共生存。所以我們這樣,尤其在美國,看到好多好多朋友,就是有各式各樣的腫瘤,腎瘤,乳有神經上的腫瘤,在腦。我就從專家的角度是不可能,它已經老者走掉,但是身體上這些腫瘤還是存在。還是就是共生存?甚至,這些朋友可能到最後,他也不去測驗,不去檢驗,就是去做調查,比如說實驗室的測試完全過得好好的,我說就走下去,你跟細胞共生存,即使我跟大家這樣子講,我也這樣認為,細胞也有意識。 34:18-34:53 Cellular memory,Cellular function,它本身有意識,本身有記憶,我們沒有必要去想把它處理掉,把它殺掉,當然,這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來看。所以,你去治療沒有關係,可以治療也跟意識,跟細胞的意識做個溝通。等於說你把它帶到光,讓它一起走掉,讓它早一點走。你說可以做,但是不要我們用的對立,用的暗殺,或是用的處理的。這種角度來看,這樣的話,天下平安。 34:53-35:29 這也是一種對我們個人的意識非常大的一個轉變。因為,假如你對你自己身體的細胞,你都可以愛護,你都可以原諒,你都可以跟它共生存,其實那你都可以愛護。為什麼不愛護,世界,為什麼不愛護?哇,這個打開,真的是一個蠻高的境界,但其實也就跟我最近很努力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想法是一樣的。因為我也始終覺得,所謂的你說,像修行也好,或者是對於某些事物的和解,或者是理解也好,其實它向內跟向外是同時並行的。 35:29-35:58 很多時候,當你自己的內心沒有衝突了,你跟世界的衝突其實也就消失不見了。那剛剛博士在講,關於跟癌細胞如何共存,跟家裡的壞小孩如何共存,其實也是一樣的。你對自己的各式各樣的細胞抱持著感恩,然後然後感謝他們,希望他們活在光裡,同樣的,對於外面的世界也是一樣的。你也會希望,不管那個人在別人的眼中,是二分法的好人或者是壞人。 35:58-36:31 你都能夠感謝我們用一個很多元的方式存在這個地球上,然後希望這些光都能夠照耀到每一個角落的那種感覺。那今天,既然還有這個緣分,跟博士聊天,我也想多問問一些有關於跟中道有關的問題。因為,其實,尤其是聽我的Podcast珍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的很多朋友。他們有些時候是遭遇了人生的難題,不管那是疾病,或者是他們在生命當中遇到了挫折,於是,逐漸走上身心靈或者是修行的道路。 36:31-37:04 但是,不管是對於人生難題的解決,或者是個人靈性的進展,博士在這個當下,有沒有是什麼想要提醒或者是祝福大家的呢?其實,我們在講中,道,它是包含一切的,你講說這個宗教啊,或者是靈性的法門。我在書裡面代表一種古人、希臘,那印度,更不用講華人。不管是用哪一個角度,哪一個文化來看修行的問題,或者什麼叫修行,就是對這個真實在追求,對真實追求的問題。 37:04-37:51 其實它都可以做一個整合,都可以套上去,那中道最多只是做什麼,做一個。回轉,回轉到哪裡,回轉到智慧,回轉到心,不光是回轉。再加一個有善的念頭,一個正向的念頭,正向的態度。就是說,你為什麼?常常講,就是你對任何眼前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做一個歡迎,做個肯定,做個接收、接納、包容,然後最後就是感恩,這感恩的功課,就是可以講,這就是宗教,帶一個人帶到宗教的門戶,當然,一個人感恩到底,他其實是在做臣服,臣服到底,你曉得一個人,他自然還帶著一個正向的念頭,就是一邊在臣服一切,接受一切。 37:51-38:24 但是同時在肯定這宇宙不會犯錯,肯定一切都好,肯定就是你來的。這件事剛剛好,就是宇宙的安排,不可能有一點一丁是不理想,是多餘,或是這樣就剛剛好,一切就是不斷的,這樣子。強調。一個人走到最後,臣服到最後,你曉得就剩下什麼,剩下你的本質,你的本質永遠臣服不出來,走到最後。它有一個來源,我常講一個Source intelligence,有個聰明,有個意思,到最後,還是剩下這個。 38:24-38:56 沒辦法,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它。這樣子的話,一個人站到那個角度來看一切,這就是餐,其實用這種方法,把餐跟臣服兩個大法門。可以把全部的過去的活脫,樣樣都可以把它拋進去,可以把它整個整。這個,我把它稱為是尼羅火,未來的火,未來的基督所留下來的,所想,帶出來的一套的學問,妙事的基督,妙事的基法門。 38:56-39:30 大概這樣子,用這種方法,用這種可以生活,任何層面,其實都可以用到。它不是等到哪一天,你不需要做一個發誓,或每一個瞬間,這瞬間還沒有,下一個瞬間,還沒有滿意。透過這個瞬間,你都可以做一個回轉,都可以做一個接受,接納,感恩,做一個全面的接受。其實就是那麼簡單的宗教。當然,這個順序用不光是在許多練習,我們也有很多朋友,很多讀者的朋友。 39:30-40:05 他已經,我認為是非常成熟。所以,這裡面,我希望用一個比較快速的腳步,比較快的力道,讓大家再進一步整合,整合。他們個人的理解,領悟,跟這本書所講的是不是可以搭配之外,其實這本書是這樣子規劃的。但是,對我們,你說,對你這個團隊,你的團隊有疾病,有腫瘤。我認為他是非常直接,因為首先,一個人要接受,自己,可以承輔一切,包括有些的疾病。 40:05-40:42 要看開,要看開什麼,看開人生,看看自己自己在犯什麼,矯正,來世生子在做什麼,你到底是誰,這些很根本的基礎的問題,得到一個回答。一個人在這方面追究,好像表面上跟疾病,你的疾病不相關,但是話講回來很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你這個大題目,生死的大題目也包了。其實,這個疾病你發現只是一部分,你也根本看開了,你不需要對你的疾病去分析,疾病怎麼來的。 40:42-41:24 過去虐待誰或怎樣,它的因果的這種層面,我們不需要追求。首先,把這個注意擺到你自己,從你自己開刀,從你的身心開刀。這個回應是完全符合,就是過去大神所講的,宗教也好,菩薩道,聖人的經典都可以做到。很多人說做不到,我說WhyGive a Try?你為什麼不試一下,就這個瞬間,你就試,不要等到下個瞬間。不知不覺又做起來了我認為,一個人有疾病,尤其是已經非常嚴重,更需要做。 41:24-41:49 因為這樣的話,他可以把這個生命剩下多少生命,把這個品質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提升。也就是我們這三法,雖然有好用,有困難,有些人講不完的,說不完的,很痛苦。在這種情況下,你還可以把這個保留著,這個有所保留的自己。 41:51-42:25 我講的就是他有一個體會到一種平靜,平安,遠遠超越這個世界,可以理解的,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嗯,太好了,謝謝博士。最後,最後,雖然今天錄音呢,是在12月25號聖誕節,但是我們節目的播出是12月31號。也意味著我們即將邁進嶄新的2025年了。那在今天Podcast的最後,不知道博士有沒有什麼祝福想要送給?不管是正在聽Podcast的朋友? 42:25-42:51 尤其是那些希望能夠交換到生命禮物的那些朋友們,有什麼祝福想要送給大家呢?好,首先,我還是要提醒,提醒自己吧,各位,就這個生意還是太寶貴,就我們這次要來,父母帶我們到。這次。走到這裡非常長的一個經過,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經過痛苦,吃過苦,所以非常,非常寶貴,不容易走到這裡。 42:51-43:22 所以,接下來,我還是希望首先祝福大家。也有小小的一個經驗,就是不要把這生意讓它流失掉。白白的。過去,就是對我們樣樣都要計較,有好多。在這個物質的層面,我們非得得到什麼,追求什麼,我們可以。反過來,我們可以做一個快樂的人,可以往內心去走下去,走一條沒有回頭路的路,你看,有沒有這個勇氣這樣子走? 43:22-43:33 最好的人不講瞎話,誠懇,只怕別人受傷,充滿著帶來的光,帶來的希望,帶來的善意,給別人不斷的帶來的。 43:36-44:14 活出最美,最優雅的就是選擇的一條生命,這樣就好了,一個人全心來到自己的境界,自己的心境。其實,你曉得,你不用擔心,影響到周邊的人,自然會影響到。你,自然會在別人的眼光裡面做一個模範。但是,這也不是你的目的,從你的角度,最多只是做一個平平安安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這樣就好了。其實,這是我可以對我自己,對我自己最關心的一個情感。 44:17-44:46 謝謝博士,非常感謝博士,在這個平安夜的時候,就是抽出了這麼寶貴的時間,跟大家分享了這麼長。雖然可能因為嶽陽訪問的關係,有的時候我們在聲音上會有一些Lost掉。但是我認為,博士想要傳遞的訊息,或者是說在這裡面埋入的某些祝福跟期待,其實是非常深遠的。再次感謝博士,我也希望不管是透過博士的忠道,或者是交換禮物,都能夠陪伴著大家。 44:47-45:01 然後,希望大家都能夠很平靜的活在自己的中心裡。謝謝博士,謝謝你華瑩,謝謝大家,謝謝博士,聖誕快樂,掰掰,謝謝。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Happy New Year。 我有個LINE社群,一起分享楊定一博士的理念 您已被邀請加入「蛻變人生讀書會(楊定一博士共修)~姚小鳳心靈」!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9g_yFUR3EZM1K-NCqUXvmnWpbFdPgEwTRZ48k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修行就是讓這個心流不斷地帶著我們往前走

把身體交給全部生命,為自己做一個好人,最終找到自己的平安的,假如你突然都徹徹底底接軌了,跟生命結合了,你醒過來,你頓悟了,即使講到最後,你還是只能用這個行為活出你的領悟。回到一個接受的一種接納,一種包容,肯定,感恩的一種態度,一種念頭,一種一種境界。 影片在這 以下由AI辨識,方便大家快速抓重點 楊定一:對修行者的期待 speaker_0 00:21-01:01 博士,我們有許多朋友,那有些從很早的講座,到後來比較長時間的共修,他都會參加。那請問您是否會參加這一類的活動?那也有些朋友是到比較後來才知道,那現在正在慢慢地把過去他錯過的給補回來,那當然也有些朋友。也許今天才第一次聽到。無論如何,他們就開始投入你所講的妙生智,全部生命, 忠道或為實。那我想, 博士,你做了這麼多,對於一個人想要投入修行, 想要投入真實,你有沒有什麼期待? 01:02-01:04 或是要提醒大家的?謝謝? 01:10-01:52 我認為今天這個問題剛剛好。配合我們農歷的新年。同時,新年對大家還是帶來一個重新的開始,一個重新的開始。對我們人生,對我們未來。做一個reset,好像一個整頓, 重新再來的這種機會。所以,今天這個問題剛剛好,就是說,對大家, 不用講對新來的,對我們這些在這裡的老朋友,跟我們接觸很多年。我們都不用這麼說, 就對一般人好了,對我們大家嘛。 01:52-02:35 我們每個人都是眾生,我也是眾生, 你也是眾生。當然,我也可以講,對我個人也可以這麼說。有什麼期待,我會先這樣子打開, 用這種方式打開。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在心裡面承擔什麼壓力,非得怎樣不可。或是我這裡 可能希望期待你做什麼,這個我認為倒不是這樣子表達的。其實我也沒有這種資格嘛, 各做各的嘛,每個人的表現, 每個人的做法不同,所以誰也沒有資格去要求別人該怎麼做。 02:35-03:12 我首先先把這些話帶出來,但是總是站到,這種追求, 追求什麼,還不是我們一般人認為的靈性的追求。我最多只能說是現實 reality, 現實,或是這個 Truth 是真實, 真實的追求。我們最多。我們大家在走的路,其實在追求真實, 追求現實,真正的現實是什麼?我認為這個題目,當然你也可以說是生死的題目,比生死的題目還更大。 03:12-03:54 對不對?因為一個人突然領悟到,什麼是現實,什麼是真實,其實這個生死的問題根本消失掉了,或是可以說,它也根本解答了。所以,我們共同 可以講,說,我們大家聽,我這樣,在每個禮拜六在做分享,或是我們有時候共修,有好多作品,馬上這個中道也會出來嘛。那我們大家的共同點,對我們在興趣。在人生的價值觀裡,其實可以講就是修行,就是在追求真實, 追求現實。 03:54-03:59 站在這個角度, 可能我有幾個提醒,最多這樣講, 不是要求。 04:01-04:35 那首先,我是希望大家還是記得,一個中心的一個力量,就是什麼。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徹徹底底的一個好人,為自己, 而不是為別人,為自己做一個好人,那做這個好人,是包括,就是。當然,我們可以把這個菠蘿蜜不是要倒啊,不管是用六個或是十個菠蘿蜜,小層或是大層,都一樣的。我們用這種方法倒上去。 04:35-05:10 其實為了方便嘛,因為它包括主要的我們在行為上可以最佳的特質,最佳的態度。好像這些菠蘿蜜用這種方法,當是佛陀的解釋方式,已經好像都包括了嘛,都包圍在裡面,所以我比較喜歡用這個來做一個,把它套上去。做一個好人,在這上面,著手,用這種平臺來表達什麼是做一個好人,我覺得這是可能還是最重要的。 05:10-05:54 那我今天會這麼說,好像可能對我們這裡那個熟悉, 已經對這個題目非常熟練。熟悉的一些朋友,可能讓我在場上重復,再重復,但是我講很坦白,可能我就是今天要扮這個角色。對你可能就是不斷的做這種提醒,希望我們透過這個提醒,我們可以做一點反省,或是可以把它實際帶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做一個好人的觀念,做一個老實的人,忠厚的人,友善的人,對別人大方,對別人充滿的光芒,帶給別人希望。 05:55-06:39 每一個動作都很優雅,優美,不是為了別人,再一次講,是為了自己,該用功就用功,該謹慎就謹慎。最終找到自己的平安的,平靜的一種心境,那接下來當然也自然就會快樂起來,而這快樂不是帶來有情緒的。是一種內心好像很圓滿,隨時圓滿完成的這種心情,那自然,這種圓滿就變成一種喜悅。就認為,就是說,你不需要依賴,或是受到制約,不需要依賴這個人間。 06:39-07:13 什麼狀況,什麼發生,什麼喜事,一個人可以隨時佔到一種滿足,一種完整的這種心情,也就是喜悅。這些我們都可以做到,而可以隨時做到。那為什麼重復,再重復?而我還需要扮這個角色,因為你還記得,我不斷地講,就是最終,你就是今天醒過來,你就是從故人講的。頓悟了,你還不光見到你,見到什麼,是叫做現實。 07:13-07:54 你測著你透過你每一個細胞,你每一個層面,你每一個體,不管是肉體,情緒體,情緒感受體,思考體,或是更高的層面,更維系能量體。不管你用哪一種角度,哪一種層面,用哪一種體來面對這個問題?假如你突然都徹徹底底接軌了,跟生命結合了,你醒過來,你頓悟了,即使講到最後,你還是只能用這個行為活出你的領悟。 07:55-08:31 所以,你也過去記得我這麼說,那這樣子講,為什麼不把它帶到最前面?最終,跟初學是一樣的,我們就不再分什麼是最終,或是跟初學沒什麼兩樣。那不做這種區隔,這本身,它就變成我們的練習了。所以我這裡假如要做個這種提醒,還不要講這個期待。期待別人做什麼,期待初學學生做什麼,其實最多就是這樣子,這種提醒,我認為非常重要。 08:31-09:05 那我再提醒你,其實我在提醒自己,我自己在反省,有沒有這樣做到。那假如沒有做到,也沒有關係嘛,你總是還有下個瞬間還有機會可以做到嘛。它不是等於說,定死了嗎,好像敲定了。假如沒有做到,我要責備自己啊,要可能後悔啊,哀嘆啊,等等,倒不需要這樣子嘛。你沒有做到,對這個瞬間做了一個很大的反彈。 09:05-10:05 就是不該講的話,講了,不該發脾氣,發了不該。這個調動起來,你徹底被調動起來了,就是在行為上,很多地方不加回頭看,事後看,認為自己做錯了,不該講的話講了,不該做的動作就做了。It's ok too。你這時候你踩個煞車嘛,既然你知道你做錯了,這已經就是踩了一個煞車。那你回轉幾步嘛,那下個瞬間,還是可以回到心啊,再回到心啊,你還可以,就像前幾個禮拜說,做一個真正的一個英雄啊,就再回到自己啊,回到哪裡,回到中道啊,回到一個接受的一種接納,一種包容,肯定,感恩的一種態度,一種念頭,一種一種境界。 10:06-10:39 你還是可以回來,還是有機會啊,那回來了,你也發現什麼,都沒有損失啊。剛剛你被調動起來,那現在你沒有再被調動起來,你回到你原本啊。該講什麼,講什麼,該處理什麼,處理什麼,不是逃避哦,躲避哦,不是,好像我們就好像把這人間丟掉了,很多人認為這就是死裡把這個眼前呢。 10:39-11:25 人家跟你講話,你也不再回答,很冷淡。好像跟這個世界本來有衝勁嘛,你本來有活力,衝勁,面對著世界活潑,然後突然不敢進去了我其實認識相當多朋友,本來好好的在家裡面,但是這個突然在追求靈性,他把這個靈性當作一個獨特的一種,很有專業,有獨特的一種境界。所以妻子他也不理了,家裡面他也不管了。那這個別人跟他講話,他好像很冷淡,也不反應了,好像就完全走。 11:25-12:05 一個自己選的,還不光是孤獨的一條路,就是完全跟其他人隔離了。你看,本身,我們這一生就是想希望把隔閡,任何的隔閡,而且這隔閡是主體跟客體的隔閡。你看,多麼嚴重,就是我啊,當作主人,主人在講話,有對象,對象是客人,或是客體,我跟客體當然是分開的。有這個隔閡,一個人慢慢地用這種練習的方式,其實到最後這個隔閡也本身都會消失掉。 12:05-12:46 所以,我們走到最後,是變成一體,變成幾面一體。所以我才會講說,一個人慢慢地成熟,成熟,到最後,是發現。只有這個洞,只有一個,好像一種流,一種能量的流存在。就是說,這個洞。本來是主體跟客體中間是做一個連結,到時候發現這個,不斷地做這個。中道,主體也是掉了,被吸收掉了,被整體吸收掉了,那客體,你對象是誰,也跟著吸收掉了,吞掉了。 12:46-13:22 剩下什麼,剩下一個流,剩下一個洞,而我們透過這洞,好的很,該做什麼,做什麼,就沒有這種隔閡,隔離,但是,這一點可能大家就比較難懂。所以,很多朋友走到最後,充滿了隔閡,充滿了隔離,甚至可能還有憤怒。有許多方法來表現自己的,表達自己的,好像有一種一種距離,跟世界上有一個隔離,隔閡的,這種味道出來。 13:22-14:03 我認識許多朋友是這樣子,走到最後,反而就是家裡不照顧了,事情也不管了,躲在一個角落。而這就是大家認為是修行進入這個道的這條路。這是非常可惜,那這樣子的話,生命會帶來許多不方便,許多地方。我們需要再進步,再去學習,再去反思,去反省。這是見到非常多,所以我這樣特別要做這個提醒。也就是說,臣服,臣服,不代表說投降。 14:04-14:46 我見到一個事情,我躲開,我還沒面對這事情,我認為自己失敗了,就完全放棄了,不是放棄,不是投降。這一點,我希望大家要看得非常清楚,要識別,識別到底,要清清楚楚的,要洞察到,就是不是這樣子,剛剛好,你記得,我有時候是相反。一個人走到最後,他就像一只獅子一樣,獅子在吼不笑,聲音擺個樣子。他的這個光明,他的這個勇氣,全部都浮出來了他什麼都沒有做。 14:47-15:27 這是代表一種原則,代表什麼是真善美,全部活出來了。這不是,他怎麼會那時候避開他的責任,把這個責任擺在旁邊,否定該做什麼,做什麼,這完全是兩回事。這就是我常常在國外,在西方所聽到的New Age,新的時代的一些追求。在這個靈性的追求,我認為是非常不認同的一個觀念,而且可能會讓我們到最後走許多冤枉路。你本來一個人是有活力,充滿著這個熱心。 15:27-16:07 突然,他變得很冷淡,對生命也不照顧周邊人,他也不感興趣。反而就是給自己帶來許多的考驗,許多負擔。門檻,從這門檻要再走過去,我認為就是好多冤枉的路可以省掉。今天,我也用這個機會,特別再提醒一下。就是我們在講的臣服,友善的,臣服,友善的中立性,你還記得嗎?就是宗道,是友善的中立性,回到友善的中立性,是臣服。 16:07-16:17 是接納。再帶一個正向的一個念頭,正向的一個態度。其實,這個跟投降,跟放棄,是完全是兩回事。 16:20-16:58 這個是一個人不斷的這麼做。把這個鑰匙用身體這一生帶來的,就是可以帶動我們的鑰匙。交給什麼,交給全部生命,交給整體,交給一體,交給我們內心,交給這無限大的力量,無限大的這種聰明的根源,這種聰明的本質Source intelligence,完全交給它是無限大。帶著我們這個有限,有局限,有有限的,這個肉體,帶著我們走下去。 16:59-17:35 是一個人,活出什麼,活出心流,活出隨時,它是沒有為的。這個小我想達到什麼目的?而這個目的變成整體變成,甚至假如說整體,你可以說沒有什麼目的,我就是整體,整體就是我是,這一點不同。一個人用這種方法,不斷的在練習,不斷的磨練,不斷的在把心。把這個我們站到這五個感官,把它收回來。不斷的。 17:35-18:17 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一個人,他的智慧會打開,聰明到底到無限大。其實就是智慧,它整個爆發出來,Prashna就是這樣子,就是我們在講Intelligence,在知識把它擴大,擴大到最大,到個整體。其實就是智慧。這個爆發出來,這個浮出來,其實就是跟神明接軌。那在這時候,你說該做什麼,你會做?你可以幫助人,為什麼不幫助人,你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為什麼不做好? 18:17-19:05 你可以用過去你集中的,學到的一些,不管是知識,或是一些skills,專業所帶來的一些能力,一些工具。你過去花很多時間,這些不需要放棄,所以為什麼我說過去?有些人是畫家,有些人是建築師,有些人是醫師,有些人是科學家,有些人就是做各式各樣的角落。他角落花很多時間,在學到一些專業的一些領域,他不需要放棄,他可以把一些領域過去。所以,你變成他的一些方便,閥門,方便的表達的方式,所以,這可能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對不對? 19:05-19:47 所以,今天我特別要提出來,首先要提出來這一點。那一個人,假如老老實實的走下這菩薩道的人路,其實就你曉得。幫你節省多少,不是光,我常講,不是這一生,這一輩子的功夫,時間,努力是不曉得多少倍,所以,這一點,我希望大家要記得。首先,這個提醒我們,提醒大家,提醒你,我,其實就是我們這樣做的時候。那第二點,可能就是這個鑑定心Resolute,我常講ResoluteCommitment,什麼意思? 19:47-20:34 就是說這條路,講來講去,它還是你單獨要走下去的那。很多人會認為是孤獨的,對不對,因為你要自己下個決心,不是別人下決心。而且在很多層面來看,它是顛倒的一條路。為什麼?我常講,我常想到,宗道,就像一個人在一個沙漠一樣的,在走下去,走下去,自己的朝聖。這個Pilgrimage,單獨的,孤獨的一個Pilgrimage,這當然是這樣子,因為你,假如你進到人生的軌道,你把這個人人,我們所帶來的劇本,所寫的劇本,我們的人的故事,把它當作真的是一回事。 20:34-21:09 那當然,你總之人間也不可能走出來,你還是在迷糊糊的在一個幻覺裡面這樣打轉,而且把那個幻覺當作是真的。所以,當然,它是在某一個層面是孤獨的,講這孤獨就是這個決心,你要下個大的決心,一路走下去。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哪些地方不順。你有沒有這個鑑定心?你一直走到底,走到底在哪裡,最終在哪裡,你這個不要去追求,誰曉得在哪裡。 21:09-21:48 過去不斷在提醒,用我們的頭腦去衡量,什麼是最終,這個點也可以落在哪一個點,可以到哪一個點,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肉體,它是站在一個相對的層面在運作,我們頭腦,我們的腦,生物層面的腦是在一個相對的層面在運作,它絕對沒辦法去解答這個問題,幫你回答你可能到哪裡。甚至,你記得,我不斷的講,透過肉體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可能開悟的。 21:48-22:36 這可能跟好多好多朋友過去跟我抗議,跟我辯論,但最後他們都講不下去了。當然是這樣子,你相對,你有什麼資格去把絕對取得,把它帶回來,是不可能的,你最多只能把相對擺開。相對所帶來的一些阻礙。我們思考兩極化,我們的頭腦的作用,全部都是阻礙,這個可能你有沒有這樣子想過,把這些阻礙擺開?這時候,我們才跟整體,跟這無限大的一體接軌了,結合了,是這樣子,這開悟的觀念其實是這樣子。 22:36-22:50 所以,我們不需要去追求這個最終在哪裡,最多只是把我們自己進化,再進化,再進化,把它擺開。而進化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這菠蘿蜜。 22:52-23:33 我看前陣子還有朋友留話,因為每個禮拜六Podcast都大家會有一些反應,也是有時候叫,我也是非常感動。看大家的進展,點點滴滴越來越成熟,從你們的話表達,我就知道,但也有朋友是好意在提醒說。那我竟然是好像在體會是,進化是最重要,那為什麼我不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再跟大家分享,或是集中在這方面?但是我坦白講,只要你回去看,我這幾年用什麼方法在表達,表達的內容,不管是用功,修等。 23:33-24:14 其實我全部在講進化,我不需要再集中在進化。假如我再把進化當作一個主題,我相信我們這裡很多朋友都會反感,對不對,因為從早到晚,我就在講進化。菠蘿蜜本身就是最好的進化的方式,cleansing,進化,最好的cleansing的方式,沒有一個比。在行為上,你可以著手,因為你最後是用行為來表達你的領悟,那你幹脆就不是說最終擺到最前面,行為來做進化。 24:16-24:51 所以,下這個決心,這個堅定心非常重要,這個堅定心。還不是光是包括進化的層面,包括這菠蘿蜜行為的層面,還要包括追求的層面,理論的,追求的層面。什麼是妙生指,什麼是我們人的兩極化?怎麼去解釋這個世界,怎麼去解釋我現在的領悟,我現在的這個體悟,這種追求是一樣的重要。我只是過去。 24:51-25:37 我們開始是用從這裡著手,從這個理論的層面著手,所以我把妙生指是當作一個理論的完美的,完整的架構帶出來。然後轉到行為的層面,那轉差不多了。我又需要在這個領悟的層面,在這個理論的層面,在這個法一般,我們講,法身的層面,就是你見到的層面,你領悟到的層面,從這方面著手。這是還是離不開。所以,這個堅定心是包括一切,包括這種全面的追求,不光是在理論的層面,在行為的層面,在你做人的層面,甚至你想的,連在,我們在講這個在的。 25:37-26:22 瑜伽呼吸的方式,包括飲食,照顧自己的身體,用什麼方法,把自己的情緒做管理等等,全部是包在裡面。所以這種堅定心,可以講說,就是我希望做一個比較友善,比較,一個更佳的。一個最佳的行為。帶出來,最佳的領悟帶出來,做人最佳的方式帶出來。就是這種堅定心是非常重要的,少不掉的這種堅定心。那另外一個提醒我,其實對我們這裡許多朋友,個人這時候提醒是應該的就是什麼,就是輕輕松松的。 26:23-27:01 雖然前面有講到行為,講到波羅蜜,講到堅定心,但是你可不可以做?好像又不費力,又沒有選擇的這種方式來做,來進行,不斷的體會,好像也沒有一樣東西,是非得怎樣,不可。NOt one thingNo thingWith nothingNeeds to be anything。沒有一樣東西是非得怎樣,不可能,包括我們這裡所講的,每人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最重要什麼,輕輕松松的,不要繃得很緊。 27:01-27:37 我們在講修行這條路,它不是好像守住什麼重點,守住什麼目標,有什麼目的可談的。然後接下來就是不斷的追求,好像叫我們追求其他的項目,事業上的一些追求,一些目標來進行。我認識許多朋友是這樣子,是用這種眼光來看。他通常都會勸他不要那麼認真,即使你這種認真,它是又帶來一種阻礙,一個門檻,你不需要的,你。 27:37-27:58 首先,你要完全投入在這一條路,但是做到最後是為了興趣,你做的是為你自己,不是為了別人。你已經著迷,就是把你的興趣吸引到一個地步,你假如有什麼選擇,你還是選擇這一條路,選擇你眼前的練習。 28:00-28:30 你不是說沒有選擇,你就選擇,你還是會選它,這樣就差不多了。一個人做是為了興趣,因為它帶給你快樂,喜悅,一種成就感,一種滿足感。那你為什麼去選別的?應該要做到這樣子,這種要有這種,這種sense。有這種結論的話,一定一個人要隨時要輕松起來,因為你隨時輕松,你才會選這條路。 28:30-29:18 假如你繃得很緊,你可能就把這當做一個另外的來看,你就不可能會去花這個時間去追求,會繃得很緊。皺的眉頭,不是這樣子。我今天假如你要叫我講這種提醒,或是你前面問的是說這個期待什麼,我想最多就這樣子,就是三個提醒。就這樣子,一路透過這個鑑定性,就走下去,又輕松,又充滿著喜悅,充滿著成就感,就這樣子,一個人一路走下去,就沒有回頭路了,那最終當晚,我希望大家你我每一個人走下去。 29:18-29:32 一個沒有回頭路的路,那這個沒有回頭路的路,帶著我們走,讓這個心流不斷地帶著我們往前走,這樣就好了。 我有個LINE社群,一起分享楊定一博士的理念 您已被邀請加入「蛻變人生讀書會(楊定一博士共修)~姚小鳳心靈」!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9g_yFUR3EZM1K-NCqUXvmnWpbFdPgEwTRZ48k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我們每一個人的任務,首先是覺醒,醒過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睡覺(楊定一博士)

我們每一個人的任務,首先是覺醒,醒過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睡覺,對,都在這個夢中。很多人都會說,如果人是到這個世界上是有任務的那,你一定要認清楚你的任務是什麼,然後你要去完成這件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每一位都是菩薩。 18:41 開始 楊定一博士帶靜坐冥想 影片在這 以下由AI辨識,方便大家快速抓重點 【殷瑗小聚】20150412 - 靜坐的世界 - 楊定一博士(下) 00:15-00:55 我們為大家請到的是楊定一博士,我想在這麼紛亂的年代,大家要有最重要的選擇。和大家推薦的就是楊定一博士的這一本《靜坐的科學、醫學以及心靈之旅》我們請博士來跟我們來談一談。 00:55-01:34 你在很年輕的時候,拿到醫學雙博士,又進入最頂尖的醫學領域。可能很多人都會期待,說,你可能就某一些方面,不管是免疫、癌症,各方面會不斷地研究下,然後會對人類有一個非常,極大的突破。有很多的期待在你身上,可是最後你發現,你自己走出另外一條路,你可以談談。比如說你在2012年出的《真原醫》這本書,在臺灣全年度賣得最好的一本書,對社會上其實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跟震撼。 01:36-01:44 你從這樣的一個完全是西方醫學的角度,培養你出發,然後一直你走到現在,你會談的就是說你覺得。 01:46-02:01 你是希望用一個更清楚的力量去造福更多的人,還是用一個什麼樣的角度在發展這件事情?鄭穎兒,你每一次問我,都是切入到這個重點,很好。 02:02-02:36 其實,你知道,從西醫這樣轉出來,確實你可以想到當時受到這個壓力同時的期待,因為當時我們很幸運,發現一些,還是算是很大的突破。也可以這樣講,因為它對腫瘤, 對這個病毒感染都有相關。到今天,在每一個課本,都有那我的這個老師。他期待就是我們,在這個學術,就是期待諾普獎金,甚至我有個很好的一個朋友,同學,就是我們。 02:36-03:03 這個距離。我們工作比我們現在還更近,前年嗎,得諾普獎金也走掉了?我打電話恭喜他,沒想到他那個禮拜五走掉,禮拜一公布大全世界這個大新聞。所以,這個有我父母的期待,對不對,但是我總是認為這樣,人生是無常,很短,那就還是做自己想做的。 03:04-03:35 科學搞了一個段落,我現在還在做科學,轉了另外一個題目,奈米顆粒對生命的來源對不對?就是到火星。這個NASA辯論,我們的Paper全部都出來了,是,所以現在還在做科學,但是我總是認為科學。它還是有一個局限,因為它要透過一些工具,這些工具一定要去測去,你看得到, 聞得到, 摸得到,它才是成一個工具。數字 數字還是有這個局限。 03:35-04:16 那進到這個哲學,我認為它對朋友也好,對大家的幫助會更大。我們現在就缺這一塊,這一塊就是看不到, 摸不到, 聞不到。但是,我們都知道,需要是這種安慰,假如帶給大家,分享,透過這本書也好。過去演講,我們辦活動,我認為對我是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感恩心,感覺不斷地跟佛陀講Thank you, 謝謝,我有這個機會,也就差不多了。 04:16-04:50 所以在物質上的追求,有時候為了一個獎,為了一個獎,諾布獎是很大一個獎,對對不對?是你當個院士,是很大一個獎,是,這些對我現在比較不重要。我認為這是有時候我們為了一個目標,把自己陷入一個框框。是。當時佛陀就是這麼說,不要擔心沒有眾生可以讀,只怕擔心自己不成佛,沒有成佛。 04:50-05:11 是。就是說,首先自己搞一個段落,然後看是不是可以佔到一個菩薩的一種。願力。可以幫助朋友,幫助其他需要的人,是把大愛的心, 慈悲的心可以發揮出來。我想,人生就是這樣的。 05:30-05:57 博士,您還出了版了《有聲專輯》等著你》這個專輯也跟我們來聊一下。是用聲音來傳遞一個經歷,靜定的一個心靈力量。這個我是蠻壓抑的,我想說,要不是出專輯CD,可不可以跟我們談一談CD的這個內容好嗎?不是光你這個壓抑,這個,我全朋友都不敢相信。 06:01-06:51 因為我本來就不會唱歌,人家以為我是唱歌。帶出來的CD,其實不是是用聲音在把一些心裡面的一些想法分享出來,也是一天把它錄完的,也沒有這個編輯,沒有這個稿,沒有什麼規劃,就是希望帶來給好多朋友,他在最絕望的時候,有些是同學很年輕,現在好多十歲,十幾歲,對人生的觀念都有一些受到打擊。父母中間的關系不好,等等,兄弟姐妹這樣成人,我們有憂鬱,有好多這個疾病帶來,或者新的障礙帶來,跟這個朋友,妻子,夥伴中間的一些關系,造出來的這個刺激,打擊悲傷。 06:52-07:26 我好希望,就是每一位這些朋友,想抱一下,想就是帶到身邊,抱一下。代表誰,代表這個宇宙,代表這個宇宙萬物萬有的這個子母,我講不是這個子母,不值父,就是代表一種女性的能量。就是我認為,我們現在最需要一種這個慈悲心,一種右腦的這種境界,我們男人比較屬於左腦,他是屬於一種這個邏輯性的。 07:26-07:34 那現在有一點,是要從心出發,帶到這個萬有子母,就叫抱一下這個孩子,還是回家吧。 08:12-08:50 其實,這個生命是永恆的,不要認為是無常,不要認為是那麼局限,它是永遠走不完的就是彌羅佛講唯識,基督講大愛,我站到唯識,從來沒有動過。是意識組合起來的,這生命不是有物質,有DNA, 有血液,有細胞。有這個體, 肉體才有意識,是剛好顛倒的,是有意識才有體。THe other way around是顛倒的。所以,站到這個海,站到這個意識海。 08:50-09:35 Sea of Consciousness。從來沒有動過,你看, 你在痛苦當中,煩惱當中,但是我站到宇宙,從來沒有動過,從來沒有動過。回家吧,也沒有什麼好原諒別人,也沒有好原諒自己,那就不需要原諒,也不需要好放下。解脫,你本來就是解脫的,你本來就是自由的,你本來就是完美的。只要理解, 認同,充滿的信仰,就回家了,你本來就在家。對不對?是超越, 沒有什麼好超越,你本來就超越,你還有什麼好超越? 09:35-09:40 人間就讓你超越,你不需要變成神仙超越。 09:41-09:48 所以我在等著你站到宇宙,不是我個人站到宇宙,我在等著你是這個。 09:50-10:27 怎樣講這個mission,這個任務,想透過這個CD轉達出來,是。其實,很多人都會說,如果人是到這個世界上是有任務的那,你一定要認清楚你的任務是什麼,然後你要去完成這件事情。你可以談談,就是說,你現在你自己覺得可以給這個世界一個最好的禮物,你的方向是什麼?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的任務,首先是覺醒,醒過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睡覺,對,都在這個夢中。 10:27-10:38 這個認為就是好多被這個萬物,這個形象帶走了,首先,我們要醒過來,醒過來,以後想做什麼,做什麼。 10:40-11:14 可以做一個教花子,佛陀當時也是經過。但是,做個最有榜樣的,可以做個企業家,可以做一個服務移工,可以做一個老師,學生,什麼都沒有限制,但是做什麼都做像樣,很認真,做一個,完全投入。為什麼?因為這個宇宙跟我們從來沒有分過手,我們是這宇宙的部分,不要小看我們那麼一點點,我們在每一個角落。 11:15-12:01 雖然我們認為是那麼小,可以影響到整體,影響到這個宇宙,我們點那麼一點,可以影響到整個宇宙。可以相信,過來,相信的話,我們在每一個動作都要追求完美,而且甚至連追求都不需要。你心打開,充滿的感恩,充滿的贊美,不斷地跟宇宙說Thank you,你真正完美,上帝是完美,佛陀,全部過去都是完美,我們是完美Perfect。一點都追加,減少,都不可能,在這種境界,就是寧靜了,對不對,你自然,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動作是完美的。 12:01-12:35 這樣的話,帶來一把光帶給周邊的人,本來這個周邊的人沒有希望,希望來了,絕望。重新組合起來了,脫胎換骨了,就是這樣子。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禮物,上帝,佛陀,整個這個之母,萬物的之母,萬有的之母所帶來給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每一位都是菩薩。問題是知不知道? 12:38-13:15 曉不曉得,可不可以去知道了,敢不敢承擔起來,差在這裡。所以,佛是不可能是成佛的,佛本來就是佛,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是平等的。但是,因為我們質疑心太大。很多人朋友聽到他是大喜樂,跟我分享大喜樂,但是我走出來,或是他女兒轉過去,他說。但是,質疑心就來了,信不過去,所以,這信仰大,成就就大。嗯哼。 13:38-14:08 你在全球各地做了很多的一些課程和一些活動,接觸到很多的一些眾生。你覺得就是說,在這些接觸的過程當中,大家確實是有一個很大的一個心靈渴求,你也看到了各式各樣的一些困頓的心靈,是這樣子嗎?是,所以,為什麼我講說,我為什麼對上師慈敬上師的這個。 14:10-14:45 就是對整個這個組織,我那麼大的尊重,你看,多年來,只要任何這個這個組織的主持人,這請,我一定會會參加的。因為我知道你們在做善事,是你們透過行為,行動表達一切,表達這個佛心,表達這個,這個耶穌的大愛心,這菩薩的大愛心。那不一定是說透過語言,不一定透過理論,從實際的行為來表達出來。 14:46-15:28 確實,全球都需要你到各地看,就是這個缺少的溫暖,缺少這個愛,人,跟人中間的這個距離越來越大。但是透過這種行動,把這個距離拉短,有時候我們透過一個抱怨一下,是就把這距離拉近了,是透過這種實際,在這個行動在做。有時候,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愛心轉達出來,其實,它就是那麼簡單是。但首先,我們要認定,知道,這個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扮演我們的角色,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帶來這個這一把光。 15:28-16:06 像臺灣,我認為,我每次回來,我就感覺,我就感覺,我們缺少這個陽光,缺少這個溫暖。人跟人中間的相信力,那不是光臺灣,你說大陸這個其他的地方一樣的,有人就是有這個。有時候,這個質疑心也好,我們也許太競爭,太競爭,心態太強烈也好。本來這都是用意都是好的,最後就是叫我們大家也許不安,不這個。所以,我們透過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帶來這個安心的,這種這種作用是。 16:54-17:22 博士,您在今天,可不可以為我們在現場就是示範一個,就是最簡單的一個。這個靜坐,就是我們坐著,我們就其實就可以進入一個快樂的,一個靜坐的一個狀態。老師可不可以教我們一下,好嗎?讓全球的慈濟人,我想他們也相當的,可能,做很多的一些志工,也是會很疲倦。所以說,可能這樣子一種靜坐,可能也會對我們有很多的一些身心有好處。 17:22-17:57 是不是也可以為我們做一點點的示範,教導我們,也許我們也可以跟你一起做好?我想一下,首先,這個心是最重要,一切還是從心出發,心。所以,剛剛講的心,就是帶著一個贊美的Praise,Praise, 贊美,看著萬物,周邊的人其實都是贊美,都是看到美的部分。感恩的心,感恩的心,要出來,就是謝謝,兩個字,是最好的靜坐的方法。那然後接下來就是這個。 17:58-18:30 我們要自己要發一個一個願,希望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好,有什麼,這個有希望,得到什麼,有什麼,有什麼幫助?這就是這個心情,要要從這裡著手。那接下來,你既然談到一個方法,更具體的方法,我認為因為我們實際的同仁都喜歡動。我發現這個喜歡坐,喜歡坐,少講多做,我就很欣賞這一點。 18:31-18:49 所以,今天我帶一個,就是說沒有方法的方法,好不好好?我希望你們兩位都是一邊聽我講話,也閉著眼睛。我們觀眾每一個人都閉著眼睛,包括我自己也閉著眼睛。就坐的位置很舒服,這樣放松,聽著我講。 18:52-18:55 聽我講隨習。 18:57-19:04 沒有方法的方法,也就是說,我把我自己當作一個。 19:06-19:09 用個平等心來看這個世界。 19:12-19:27 甚至我完全人也不存在在這裡了,完全沒有什麼追求,沒有什麼期待,甚至沒有什麼方法好談。 19:29-19:32 沒有什麼境界好描述。 19:34-19:42 周邊聲音來,聲音去。 19:45-19:50 雜念來,雜念去。 19:52-19:56 跟我都不相關。 19:58-20:03 我人都不存在了,都已經走掉了。 20:05-20:12 還有什麼念頭好計較,好在意? 20:15-20:25 不斷地回到方法,有雜念,有分心知道。 20:27-20:37 而不斷地回到方法,方法,又是沒有方法的方法。 20:40-20:43 輕輕松松地存在就好了。 20:46-20:50 有存有就好了,知道就好了。 20:52-20:55 那要追求什麼呢? 20:57-21:17 什麼都不用追求,你人都不存在了,還有什麼好追求嗎?輕輕地問自己這一點,帶著維系的念頭,一路追求下去,追求什麼呢,什麼都沒有追求。 21:20-21:30 什麼都不用期待,這就是沒有方法的大方法。 21:59-22:07 這樣子,用這種心情,這種理解,這種領悟,一路走下去。 22:11-22:24 放鬆也不要去追求,身體上有哪裡不舒服,舒服都不要去管。它。我人都不存在了我人都不存在了,還有什麼好談? 22:26-22:37 還有什麼想描述,還有什麼想分享,什麼都沒有啊。 22:42-22:47 這是隨習沒有方法的方法。 22:51-22:57 我看,兩位都入定了非常好,非常好的一段印象。 23:00-23:28 非常非常好,謝謝博士,非常感恩您。也希望下一次有機會能夠再到大一電視臺來傳遞這麼美的心靈之旅,和所有的觀眾,朋友來分享。非常謝謝博士,感恩您,謝謝我們的節目時間到了,我們要非常謝謝你的收看。我們更要感謝的是,潘導播以及電臺現場所有的工作人員,因緣小聚,我們下次再聚,感恩,謝謝。 我有個LINE社群,一起分享楊定一博士的理念 您已被邀請加入「蛻變人生讀書會(楊定一博士共修)~姚小鳳心靈」!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9g_yFUR3EZM1K-NCqUXvmnWpbFdPgEwTRZ48k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透過靜坐讓念頭全部不需要消失,它自然會消失 (楊定一博士)

透過靜坐, 我認為可以帶來另外一個生命上很美的一個層面。 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只要投入的話,我們不去追求結果,但是結果就來,怎麼說,身心靈方面會有一個徹底的轉變。 我們在現代需要有另外一種層面,來補助我們對這個宇宙也好,對這個世界, 對生命的看法。這一部分好像是在一個心靈的層面 影片在這 以下由AI辨識,方便大家快速抓重點 【殷瑗小聚】20150405 - 靜坐的世界 - 楊定一博士(上) speaker_0 00:00-01:04 我們在今天的節目當中相當的難得。我們為大家請到的是楊定一博士。我想在這麼紛亂的年代,大家要有最重要的選擇。和大家推薦的就是楊定一博士的這一本《靜坐的科學,醫學以及心靈之旅》我們請博士來跟我們來談一談,是什麼樣的一個因緣,在這麼紛亂的年代,出了一本這麼重要的書《Meditation》靜坐 跟我們來談談。 01:04-01:11 我認為,就是我們現在越發達資訊, 科技, 技術層面。 01:13-01:38 需要有另外一種層面,來補助我們對這個宇宙也好,對這個世界, 對生命的看法。這一部分好像是在一個心靈的層面,不是在物質的層面,物質越發達, 心的層面越缺少。所以你看,現在好多年輕人, 好多同學,在讀書的過程很悲觀。 01:40-02:17 有心理受傷,那好多,你看,我們成人夥伴也好,朋友,妻子分手,好像這宇宙整個重新再組合。所以,這時候,我認為相當需要,我們,大家都需要做這個功課,包括我自己等等。透過靜坐, 我認為可以帶來另外一個層面,生命上很美的一個層面,就是我們有時候在煩惱當中把它忽略掉了。很多人會覺得,說,靜坐可能要到某一個年齡以後,才會有一些感覺, 會想去做。 02:17-02:49 但是,您這本書跟您的女兒楊媛寧一起來合作了。其實,她從很小就開始接觸了靜坐這一個領域,可不可以談談,就是說,靜坐。這件事情。對於一般人來說,在形態上, 在年齡上,或者說在各個方面上,其實是有限制嗎?或者說它可以怎麼樣的開始,或者說一定要是靜態的嗎,可不可以大致上講一下?其實我認為,就是說,一個孩子還沒有生出來,在媽媽的,母親的肚子裡面,就應該接受。 02:49-03:04 怎麼說呢?一個小孩子生出來,你就要不動。靜坐,一般人想法是,靜坐是不動,可以講是不可能的,它也本身不是正確的觀念。所以,小孩子很活潑,我們就有古典朗誦。 03:06-03:49 古典朗誦,用佛教的道教,唐詩等等很美, 很有價值的這些古典,讓他很輕松 朗誦,朗誦。它就是很好的一種靜坐的方法,可以從動帶到靜,所以它不是受年齡的限制,甚至不受空間。我們隨時先講話,是不是靜坐,我在辦公室做事,也可以安靜下來。所以我這本書是用科學,醫學,當然也有一部分哲學分析,到底什麼是靜坐,是不是我們每一個人。 03:49-03:55 當然,結論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只要投入的話。 03:57-04:05 我們不去追求結果,但是結果就來,怎麼說,身心靈方面會有一個徹底的轉變。 04:23-04:59 我相信meditation。我們講靜坐,冥想,確實是全世界目前我想是最重要的一個心靈的潮流。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談談靜坐?我想很多都會人覺得,說我靜不下來,怎麼樣子?入門,如何去解釋靜坐這件事情,就以你的觀點來跟我們談談。很好。首先,我想,我們要記得,當時我所接觸,靜坐在西方,站在一個西方的文化背景,所接觸,所推廣。 04:59-05:28 那是30多年前,你可以想到,那時候幾乎沒有什麼文獻。所以,我們是透過這樣子組合起來,跟幾位很發心的朋友帶到美國的NIH國家的研究各方面單位在醫學不同的場面,把它帶出來。發表論文,幾乎是等於說是一片沙漠,從這樣子是,確實沒有錯,今天是主流,但當時是完全不是主流,甚至連非主流都不是。它不承認。 05:28-05:59 所以,今天,我認為,每位觀眾假如聽到,看到這個靜坐,不要再質疑,不用質疑,因為這個文獻上就是上萬的,上萬的這種文獻。而且連美國保險,它都承認,中醫靜坐,它都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方法。那你剛剛問我說,從我的角度,站到一個西思科學家,怎麼去看?靜坐很簡單, 很科學,怎麼說靜坐,它? 05:59-06:07 本來我們就是有五個意識,五個再加念頭,不是六個意識,對 六識,六識,所以我們稱它六識。 06:08-06:21 我們透過靜坐,其實把一個, 兩個, 三個意識把它綁在一起,落在一個點,落在 集中在一個點,注意在一個點。 06:23-06:56 把念頭全部不需要消失,它自然會消失。把這個注意力落到一個窗口或是一個點,連那個點都把它放掉,靜坐就是那麼簡單。本來我們很雜亂的腦,腦海裡面,好多好多念頭,突然透過意識,意識的窗口,比如說眼睛,鼻子,耳朵聽朗誦,你看一個朗誦叫小朋友朗誦,他要看,首先,眼睛在動,耳朵要聽意識。 三個意識綁住念頭,念頭是個大的意識,第六觀綁住 落在一個點。還不要講到這個,不用講到這個古人, 聖人的加持的力量。他的注意力集中了,集中,就是meditation。用這個角度,我認為很容易先做個表達, 做個解釋。一般科學家也好,就是有左腦的朋友,聽到這個, 感覺很科學Very logical,very scientific,相當科學化。那問題就是怎麼做,你要用什麼方法帶給大家。 07:38-07:50 又有像扮嘎嘎球。因為我認為是越輕松,像我教課也一樣的學習,我認為也是這樣。越輕松, 越有趣, 越有互動,學得越投入。 08:10-08:41 那你一般都會用什麼樣的一個方式,就帶領一些入門者或對靜坐有興趣的人?因為你在這個書裡面,其實用各種不同的角度,科學的方法,各方面,或是各門各派的東西去解析它。可是,如果說,對一個要新進入這個領域的人來說,你會建議用一個什麼樣最簡單的方式?我通常會看到這個這朋友的個性,看他的行為,那從這裡面馬上可以看出來哪些方法對他比較適應。 08:41-08:50 比如說,我們現在人都是過動,剛前面有講到過動,過動,或是雜念很多,很忙。 08:51-09:26 不管是事業, 工作,從早到晚,學生從早到晚在讀書, 在忙。那我就喜歡用動動, 反而用動,因為他習慣就在動,腦子裡面,沒有停過,動,帶到靜。那怎麼說呢?屬呼吸, 屬習,這很好方法,呼吸在動,只是動得比較慢,一分鍾,幾次而已。那掌控這個呼吸,就是看著呼吸,做一個數數的一個動作,一到十,回到一。 09:28-10:07 表面上在動,但是從這個重復,再重復Repetition,它會帶來一個安靜的這種情節。比如說這樣子,那有些人他昏沉很嚴重,很容易打瞌睡,那你叫他用這種方法,反而他不是動,他平常就是很安靜。反而有很難集中的這種個性,可能會叫他白骨觀,叫他觀想大字頭,或是另外一個觀想的方法,讓他集中。很簡單, 不要太復雜,或是沒有方法的方法。 10:08-10:10 看每個人的屬性,每個人的個性。 10:44-11:17 博士也跟我們來談談。其實,你從小,大概六歲之後,就開始在天主教堂幫忙做彌撒。其實,你就一直在開始你的靈性之旅,包括經過了你大概十歲的時候,就已經看了非常,非常多的一些哲學經典,聖經,這些靈性的書籍,你都非常能夠理解。這是很難想象,一個十歲的孩子,就對於靈性哲學,對於生命的意義,有這麼大的疑惑和想要去追尋。 11:17-11:49 可不可以告訴我,為什麼你對於心靈的追求會如此地渴求,而不是物質的生命呢?其實,你講這些話,就是讓我回想這個母親,我記住好,我約在她,跟著她後面。四歲, 五歲到七歲。那已經是每天都在問這個問題,媽媽為什麼活到這個世界,我來這裡做什麼?因為我記得好像是天堂,為什麼這裡那麼多痛苦? 11:49-12:20 等等。就是這些問題,你這麼小就開始問媽媽這些問題,我是好同情她,這是小孩子,把她折磨死了。但是,我想,每個人的屬性,每個人的個性,每個人的也許就是多少,還是不一樣。就是我記得這個好像很小就感覺,有時候很悲觀,很痛苦,真的感覺很痛苦,感覺這個人生活到有什麼意思,我來這樣做什麼? 12:22-12:57 那這個問題在腦海裡面不斷地轉,所以我記得很早就接觸這個。透過宗教,天主教 聖經,後來走到佛經,那對,我是好像回家了一樣的那道經,魯家就發現。就是說,好多問題, 好多問題,沒辦法找到答案。透過這些古典,這個經,這個佛經也好,甚至聖經,耶穌講了很多話,我從小就看到,聽到就掉眼淚,也不知道為什麼。 12:58-13:02 那好像都知道,好像都聽過,這種感覺,很熟。 13:04-13:14 那佛陀講到這個楞嚴經,那眼淚掉不完的六祖,講到這個譚經,一下子好像意識跑掉了,這種經就好像多次有接觸。 13:16-13:27 因為,它帶來一些答案,我人生想找的問題。透過這些古典,這些大聖人留下來的這些寶貴的手冊,我認為我把這些經典當作手冊。 13:29-13:39 我想問的問題都得到答案。所以,這一點就讓我感覺,對這些大聖人,我充滿了感激,充滿了感恩,心就希望。 13:41-14:21 把這種體驗,想轉給大家,轉給這個像。基督,誰是基督,基督的,這個基督就是彌羅佛。我常講,彌羅佛就是基督,基督就是彌羅佛,彌羅佛。想做的這個,為師,為師,走到最後,就是大愛。所以,這些觀念,用我的語言,用我的科學,醫學的背景,我是希望有一點想,就是跟大家分享。所以,這條路很有意思,就是說,常常我們摔跤,摔倒,爬起來再往前走,摔倒,爬起來,又往前走。 14:22-15:02 回頭看這條路,四十年,四十多年,很不希望看年輕人吃虧。有時候,他最絕望的時候,甚至在考慮生命怎麼去面對。這是我有點想把他這個輔導起來,希望他說,孩子不要那麼辛苦。其實,這個宇宙是你的家,這個它是永恆的,你不要以為那麼是局限,它等著你。只要你頭一轉過來,一個念頭轉過來,喜樂,光明,全部就在你前面。 15:03-15:14 不要太多受到環境的影響,還是回家吧,就是這種心,很想跟大家分享。 15:45-16:17 你這樣子的一個回家的心情,可不可以跟我們談談,是不是也是因為你走過了與所謂的天堂相較於的地獄?還有,就是說,你在一種類似,像是在也進入過像卡夫卡似的那種困境,就是在身體在靈魂的一種困境當中。所以,你慢慢從這些哲學當中蛻變出來,接觸到這些經典的作品。當然,透過你自己的一個努力和覺悟,然後找到了光明跟快樂的方向。 16:17-16:57 這個我不敢這樣講,首先,我想跟大家一樣的就是都是在學習。但是我總是記得,古人像佛陀,就是有大的危機,你就有大的成就,大的信仰,有大的成就。這種就是說,你個人是經過很痛苦,甚至這種絕望的,這種痛苦,反而就是有時候會有一些體會,體會完以後會同情同情其他的眾生。對不對?就是說,你做像醫生的身份,要可以做,同情,同情。 16:57-17:37 這病人的痛苦,家屬的痛苦,尤其你有很嚴重的病,像腫瘤,慢性病,這種治不好的病,那這種同情,同情,就是。當然,一部分是個人的體會,體驗。另外一方面是,也就是看到這個,你身邊看到那麼多,就是還是要希望多做一點事。那像我個人我很幸運,就是接觸到這些古典,這些大師留下來的手術。我只能這樣講,對我個人當然幫助,幫助很大。 17:37-18:13 從另外一方面,我也很好奇,每一個方法,每一個大師我都想接觸。當時是抱著這種心情,十幾歲,二十幾歲就這樣了。把全部書看完以後,古典,看完以後,我認為那些古典對我是活的。它是隨時好像在跟我對話,那接下來就這個古人,這些聖人在跟我對話。它就在我身邊,耶穌就在我心中,佛陀就在我心中。那透過這些互動,我想那種互動,它是一種好像一種傳承,傳承。 18:13-18:45 一個transmission,從來沒有斷過。從有人沒有人前,宇宙就在傳承。它不是到時候做到,最後發現,原來沒有什麼成就好談。我們人就在學習,不斷學習。最多只能講的就是我回到一個很天真的小孩子的這個眼光。在看這個世界。什麼都不懂,越讀越不懂,越知道,越多,越不懂,也不需要懂,沒有什麼好懂。 18:47-19:12 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歸納,歸納這個,歸納這個系統,把它做得系統化,發現歸納不了。最多。你走到這個不可知的門口,就是走進去吧,跳進去吧,就什麼都就發現,很平安的,可以過去。所以最多就這樣子,沒有其他的考量。 19:25-19:44 我想,就是有一個你有一個覺悟的心,覺察的心,清明的心。所以在很多的一些萬事萬物的架構當中,你就能夠有所體察,然後有所領悟。所以也因此有很大的感謝,感恩,感恩。 20:14-20:41 能夠得到達到很快,那你可不可以談一談?心靈的,哲學的領域,是不是也幫助了你在學士這個部分?這個領悟特別快?我聽我母親,父親講,小時候比較容易專注,你很容易專注,專注,專注。甚至幾個小時過去。我都有時候不知道書呆子,我從另外一個層面講,這就是書呆子。 20:42-21:08 那我記得小時候就是很小,就喜歡同時看幾本書,或是我平常有時候寫文章,同時寫幾個不同文章。我不曉得這是一個方法,後來承認的時候才發現,哦, 好多人教這個方法, 我以前不知道什麼意思。就是說,假如你今天在看數學,五分鐘後再看這個文學, 歷史等等。它容易幫助累積下來,把這個知識累積下來。 21:10-21:47 因為你在腦海裡面,它同時在刺激 你,刺激這個歸納的能力,我們這個腦就是像個電腦,是個super computer。那假如你很專注,專注的過程,你集中在一個題目,那很容易。時間過去,但是你回去想不起來。但是,你跳著讀,這樣子, 轉一圈,回到六本, 十本同時在讀,其實你從一本跳到另外一本。它就已經在逼你, 在那個時點逼你說,你上一次讀了什麼,你才可以接起來。 21:47-22:24 就不斷在自己給自己小考試,所以在學校,我也很多年來,我也是在辦教育,很希望推廣小考試。我很不認同,就是說好多老師。也許因為時間限制,他一次考一個大考試,那我總是同情學生,一次大考試。萬一他早上肚子痛, 感冒,女孩子月經,等等,他有些生理上造出的困難,那這個一次考壞了,怎麼辦,還不如就是隨時小考一樣的意思。 22:24-22:57 讀書也可以這樣做,另外一點就是興趣,我總是認為這個站在教育,尤其是站在教育角度,培養興趣, 正向的鼓勵。比你責備學生,責備自己,是有人給我壓力,因為考試,我才要讀書,等等,那那個效果這個不好。那假如我讀書是為了興趣,讀的東西好像都可以記得。他不是為了考試限制,又是把這個永恆的觀點來看生命。 22:57-23:17 我投下去讀哲學,不是為了我有什麼好處。物質方面,財富等等,沒有 他不相關,甚至可能剛好相反。不要去管這些,結果,打坐,不要去管,結果,做了就對了,就是要有這個信仰,信心。 23:20-23:49 非常非常好,謝謝博士,非常感恩您。希望下一次有機會能夠再到大夜電視臺來傳遞這麼美的心靈之旅,和所有的觀眾,朋友來分享。非常謝謝博士,感恩您, 謝謝, 謝謝, 謝謝。我們的節目時間到了,我們要非常謝謝你的收看。我們更要感謝的是潘導播也電臺現場所有的工作人員。應援小姐,我們下次再聚,感恩, 謝謝, 謝謝, 謝謝。 我有個LINE社群,一起分享楊定一博士的理念 您已被邀請加入「蛻變人生讀書會(楊定一博士共修)~姚小鳳心靈」!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9g_yFUR3EZM1K-NCqUXvmnWpbFdPgEwTRZ48k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聊孩子教育-不要把個人自己對人生的一些要求和理想掛到孩子的身上(楊定一博士 )

我認為還是要多溝通,多溝通,多互動。跟小孩子,不要把個人自己的一些對人生的一些要求,是一些理想掛到孩子的身上,這樣子對小孩子造出不需要的壓力。那在這種目前這種社會那麼緊張的社會,是緊張的步調,我認為還是教育小孩子快樂的就是有一個輕鬆的,有一個回饋的心,有一個道德的觀念 影片在這 以下由AI辨識,方便大家快速抓重點 聚焦360度 楊定一 下 00:09-00:29 歡迎回來。提到楊第一董事長,都讓大家想到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醫療,再來就是說教育,教育什麼呢?就想到說,你怎麼跟您的另外一半?王瑞華女士,可以把您的孩子教得這麼好?我對於你的女兒非常,非常有興趣。楊元寧為什麼我看過她的書,後來我那時候會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因為我在背面看到楊元寧的女兒。 00:29-01:00 其他的名人是這樣形容你女兒的,他說,楊元寧。她有顯赫的家世,爺爺楊正明,外公王永慶,父親楊定一,母親王瑞華,都是學界跟商場上舉足輕重的領導者。但是,您的孩子是不奢華的,而且是以幫助社會為使命。然後呢?你的女兒在這個書裡面提到說,其實你們這對夫妻,也就是父母親嘛。給她的教育,從小就告訴她,你們要勤儉,我覺得這非常難得。 01:00-01:43 也就是說,其實我覺得多少,你要怎麼樣去告訴你的孩子不要被貼上任何的標籤?主要還是公公,爺爺的這個影響,他們做這個,可以講是做模範,從小在這種環境,就是看到爺爺,公公都很節省,而且很踏實,很頻繁。所以我想這個,而且不斷地為社會在著想,所以我想,小孩子自然會吸收這些觀念。那在這個錢方面,我常常這樣認為,最重要就是我們跟小孩子有個互動,那在這互動過程,會知道。 01:43-01:52 他會不需要,需要錢就給他,我們認為他需要,真正有必要買什麼,比如說要書也好。 01:54-02:39 但是,千萬不能浪費,所以浪費的話,一分一毛都不能,因為它是一種生活上的一個習慣。除了學校,學的資訊,有一個情緒上的管理,這個人跟人中間的溝通,互動,等等,我認為都是相當,相當重要。所以,我們從小在除了學術以外,很講究,就是在這個道德方面,那小孩子道德你要怎麼教?我個人認為,最快的方法就是拿古人,聖人留下來的一些古典,讓小孩子很輕鬆,朗誦幾分鐘,朗誦,一天幾分鐘,讓他讀也不要。 02:39-03:11 我常勸父母說,家長不要去解釋,不要去做很多說明,因為有些古人想法,我們不見得可以完全理解。等到這個小孩子大的時候,他自然他會一步一步去了解,但是他這樣子吸收這些古典,他一生用不完。他做什麼,我認為都不重要,只要一個人,他很快樂,都是正面的想法,對社會上都是講的,一個服務的,這種念頭就好了,我其實沒有什麼期待。 03:11-03:52 您的孩子都是中流砥柱。我還剪了一段關於女兒的VCR,我們一起來看不同的角色。就是我爸爸都是一些學問上的,就是班上課怎樣,那老師怎樣,那我媽媽就是有點像心理學家。現在我還是有,有時候也會再讀一些,像大麻,帕特或是金剛經,那就是有什麼問題,我讀一下,就會覺得好像會可以放開煩惱。就從小到大都有,都有接觸。 03:52-04:44 就是我爸爸媽媽,阿公,爺爺,他們都常常在都是做善事。像阿公幫助很多人,那我爸爸媽媽也是幫助很多人。所以就他們也會跟我講說,就是你很幸運,那也是應該要去幫助人家,我不知道,董事長,當你在螢幕上看到你挺挺玉律的女兒,還有你其他中流砥柱的孩子,他們的成長已經有這樣的一個。你看到這樣一個完美的成品的時候,一個做父親的感想是,這個不敢講,其實,我們都還在學習當中,我是只是為小孩子高興,就是說,他自己可不可以找到一個人生的方向,這是最重要,是一句話,在教育方面,您覺得有沒有什麼,幾句話是可以跟所有家長一起來分享的? 04:45-05:36 我個人當一點小小的經驗,這個沒有什麼代表性,我認為還是要多溝通,多溝通,多互動。跟小孩子,不要把個人自己的一些對人生的一些要求,是一些理想掛到孩子的身上,這樣子對小孩子造出不需要的壓力。那在這種目前這種社會那麼緊張的社會,是緊張的步調,我認為還是教育小孩子快樂的就是有一個輕鬆的,有一個回饋的心,有一個道德的觀念,這是大概是最重要,這是我們大家共同要,所追求的就是楊淵寧所說的這個書名。 05:36-05:48 記得快樂。謝謝董事長來跟我們分享這麼多,分享醫療,分享教育,分享您的人生故事,謝謝董事長,謝謝。明天。繼續鎖定聚焦三百二十度,明天見 拜拜。 05:56-06:11 真正的靜坐,不再跟姿勢沒有無關的。體會到這一點,了解這一切,我認為會對身體做一個大的轉變,甚至脫胎換骨,是。 我有個LINE社群,一起分享楊定一博士的理念 您已被邀請加入「蛻變人生讀書會(楊定一博士共修)~姚小鳳心靈」!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9g_yFUR3EZM1K-NCqUXvmnWpbFdPgEwTRZ48k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人生四個功課-感恩、懺悔、期望、回饋 (楊定一博士)

四個功課很重要的,每天你都要做感恩, 懺悔,期望, 回饋這四個功課。最後,快樂,博物大眾,才是真正最快樂的事情。 就首先一個人要做一個感恩的功課,他只要有感恩的心,馬上一切就轉變了他對人生的看法不一樣了。 有了感恩的心,還是要多少要做個反省?我們每個人不是完美的,所以一天還是要稍微回頭看一下。一睜開眼睛做了感恩功課,接下來就要做一個反省的動作,做完反省後。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這個世界,都有在一個社會,小社會,裡面有大社會等等,都是靠人在生存,靠朋友,靠互動在生存。所以還是要有一個回饋的觀念,所以,除了感恩,反省,懺悔,要充滿一個希望。 影片在這 以下由AI辨識,方便大家快速抓重點 聚焦360度 楊定一 上 speaker_0 00:11-00:23 三個學歷的楊定一董事長,我們來看看,是三歲的時候,他已經有所謂,他人生第一個成就了,他在提倡的是預防醫學,今天鎖定楊定一博士。 00:28-01:01 今天,長庚生技董事長也在提倡的是楊定一。楊博士,你好, 歡迎你來,你好,博士。見到你本人之後,我發現在你身上看到了四個字,就是健康,還有教育,因為這是您在推廣的。我發現你本人更年輕,35歲吧, 大概跟我一樣好。開個小玩笑,13歲的時候,你就已經拿到了巴西大學醫學系的學歷了。然後你在21世紀的重要的醫療指標,你就已經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01:01-01:36 我在想說, 博士醫療推動,我們說,所謂的預防醫學,在你的人生來講,佔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對不,對,對,對我是可以講,是挑戰最大的一個題目。因為它從各方面看,跟別的領域不一樣,其他領域比較具體,比較容易把這個。我們常講,這個End point,就是你想追求的,最後的一些指數也好,一些變化也好,可以守住,我們在這方面就可以做研究。 01:38-02:13 預防醫學是太大一個題目,很籠統的一個題目。所以在這方面,我必須要花很多時間。把它分段, 分題目,分這個,用小部分,小部分這樣子進行,然後再去做一個整合的工作。我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所以,當我自己在推廣,自己要做到,也要學習, 不斷地學習,才可以把一些經驗,親自體驗的一些看法跟大家分享。 02:15-02:54 跟生活,其實它分不開的,剛剛我們也在聊一年,我365天都在運動,每一天都運動,只要有一天,假如不運動會不舒服。我認為對我身體調整,我們都是在整個高壓力,高速度的生活當中,會不舒服, 會受影響。對 博士,你講的話真的是當頭棒客。因為剛剛錄影前,你問我說高小姐, 妳運動嗎?我說有 博士。我做瑜伽,你問我說多久,我說兩 三個月去一次,這真的是很糟,我真的是一個最壞的示範。 02:54-03:44 你覺得運動是要持續的,要持續, 要每一天做。但是可以從今天開始,只要下個決心,而且從15分鐘, 20分鐘開始,慢慢把時間延長好, 我會記下來,只要做下去,在生活習慣全面去注意的話,我認為就可以把。其實可以把生命找回來,生命的價值找回來,生命的方向找回來,倒不需要很被動去等著自己身體生病,可以更主觀性追求生活上的一個,活力,帶來的一個,我認為比較新鮮的一個經驗。 03:44-04:29 我好奇,不是你自己怎麼樣?養生的?您本身,大概每天起床的時間,還有三餐的飲食,大概是好, 很好。我。首先,飲食對我們是相當重要,一天三餐其實會好好利用飲食的話,它就是我們最好的藥品。在飲食的觀念,我們一直強調,要均衡,要平衡飲食,這是最重要的。但是,金字塔來表達幾個重點,首先,這個元素的重要性,我在講元素就是礦物質,礦物質,我們其實人體不會制造,大概它在3%到5%我們的重量就是礦物質。 04:29-05:06 這些一定要透過飲食帶進來。我們過去觀念是說,脂肪對身體是越少越好,其實這個觀念要慢慢修正。要吃對的脂肪,對的脂肪,還不是光是不飽和的脂肪,有很重要的飽和的脂肪。像椰子油,有一個脂肪叫做Lauric Acid,它是母奶裡面可以看到的,有大量的脂肪。對我們身體很重要,它是飽和,但是我們身體需要飽和的油。 05:06-05:44 我認為這個重點是,中間要一個均衡的比例。糖類也一樣,我們常常過去強調不要吃很精致的糖,越復雜越原始,有纖維越多的糖類的飲食越好。這就是飲食的部分,很簡單。其實,我們常常朋友問說是不是完全吃素,我說看每一個人的體質,有些人適合吃。這都不是重要,重要還是均衡。一個均衡的飲食,最重要,飲食還只是一部分,其中之一而已。 05:45-06:26 還要情緒的管理,還要運動,還要水,我們注意到,水,呼吸都離不開身心靈,我們人本來就是一個整體,它不是光是肉體組合的。我們來看看楊博士,您的健康落實分享。例如,您剛告訴我們的飲食均衡飲食。你要細嚼慢咽運動,持之永恆的有氧運動,還有健身,螺旋拉伸運動。等一下,再幫我們示範呼吸,你告訴我們要短息長吐,而且細腸生還靜坐,你剛告訴我們的博士,真正的靜坐,是真正的體悟。 06:26-06:55 還有理解。四個功課很重要的,每天你都要做感恩, 懺悔,期望, 回饋這四個功課。最後,快樂,博物大眾,才是真正最快樂的事情。靜坐。您剛幫我們提醒了呼吸,你也提醒了運動,飲食,你都提醒了在身心靈的這個部分。不是您貴為這麼知名的企業家。很多你的朋友告訴我說,像你這樣坐在高處的人,你每天其實都在做自我反省。 06:57-07:40 這個功課分成四部分,四個大的部分,其實我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它其實比運動,飲食,一切呼吸都還重要,它影響到的也是最全面。所以我不斷地,不是光跟病人的朋友,有疾病的朋友,跟一般的朋友,我們都是在一個高速度的環境在生存。我認為,就首先一個人要做一個感恩的功課,他只要有感恩的心,馬上一切就轉變了他對人生的看法不一樣了。 07:40-08:27 有了感恩的心,還是要多少要做個反省?我們每個人不是完美的,所以一天還是要稍微回頭看一下。一睜開眼睛做了感恩功課,接下來就要做一個反省的動作,做完反省後。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這個世界,都有在一個社會,小社會,裡面有大社會等等,都是靠人在生存,靠朋友,靠互動在生存。所以還是要有一個回饋的觀念,所以,除了感恩,反省,懺悔,要充滿一個希望。 08:27-08:56 對這個世界要帶來一個善意,帶一個好意,接下來就是回饋,回饋給這個社會。只要做這麼簡單的這四個功課,我大概可以保證每一個人會大大的轉變。所以,博士,您看,您自己看了這麼多病人也,好朋友也好,他們的人生故事。我們現在很多人其實活在壓力太大,而且容易焦慮,而且容易憂鬱的日子裡面,怎麼辦? 08:56-09:11 我們要怎麼樣對抗這樣的日子?您教我們,有時候對環境,對周邊的人,周邊的環境,我們改不了,這是很我講,很直接。 09:12-09:49 很實在的問題,可以改,是自己一念先改,一念一改的話。他對世界的理解,看法,一切生命的價值,已經都改了。過去所認為是很嚴重的問題,好像也不是那麼嚴重了,看不過的,好像也可以過得去。所以,首先還是要從自己的理解一切的生命的價值觀念,要做個轉變。從醫學做研究,在一個醫學院教書。 我有個LINE社群,一起分享楊定一博士的理念 您已被邀請加入「蛻變人生讀書會(楊定一博士共修)~姚小鳳心靈」!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9g_yFUR3EZM1K-NCqUXvmnWpbFdPgEwTRZ48k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推薦連結

瀏覽紀錄

TOP

線上客服

追蹤清單

購物車

會員中心
TOP